臺灣藥用植物學術研究、臨床經驗研討 中西醫藥專家齊聚籲重視本土藥用植物
中華民國中西整合醫學會與臺中慈濟醫院合作,十五日首次舉辦「臺灣藥用植物學術研究與臨床經驗分享研討會」,邀集中草藥學界、醫界、民間專家共同呼籲臺灣發展本土藥用植物,吸引約百位中醫師、藥師、中醫學生報名參加。高齡九十五歲的臺大醫院前院長楊思標教授、八十四歲的「臺灣小兒心臟科之父」呂鴻基教授也與會表示支持。
十五日周日上午,感恩樓甫落成啟用兩周的階梯教室陸續湧入中草藥學界、醫界、民間專家,以及中醫藥學生、住院實習醫師,參加整天的「臺灣藥用植物學術研究與臨床經驗分享研討會」。由於國內中藥材幾乎仰賴中國大陸進口,近年藥材價格飆漲,衝擊臺灣中醫藥學界,許多與會人員從第一堂課聆聽到最後一堂課,會後與講師互動熱絡,共同關心臺灣藥用植物的未來。
高齡九十五歲的臺大醫院前院長楊思標教授、八十四歲的「臺灣小兒心臟科之父」呂鴻基教授也以行動表示支持。兩位醫界泰斗都是西醫出身,認同正視中醫、扶植中草藥發展、整合中醫與西醫,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楊思標教授是中華民國中西整合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長期關注中西醫整合發展,他認為,中草藥危機的問題不僅是當前中醫藥界面臨的挑戰,更是中醫藥學生教育的目標;呂鴻基教授直指中醫是中華文化的精華,需要轉型成科學化、國際化與現代醫學結合,讓中西醫更多面對面對話。莊淑婷副院長代表簡院長致意,感恩兩位醫界前輩的關懷。
「上人常關心中醫藥發展研究、教育。」活動主辦人王人澍副院長同時也是中華民國中西整合醫學會理事長,他心心念念 上人的叮嚀,平時與中醫部陳建仲主任、黃仲諄副主任一同率領中醫部團隊努力臨床與研究工作,也協助慈大學士後中醫學系教育,更積極與國內中醫藥專家互動。十五日學會與臺中慈院合作舉辦這場研討會,就是希望集結學界、醫界及民間專家,促進交流。
王人澍副院長引用「斯土、斯民」的觀念,進而延伸「斯食、斯藥」,他解釋這塊土地養育在地人民,土地會生長出適合當地人民的食物、草藥。他也說,目前臺灣還是依賴大陸進口中藥材,近年藥材價格飆漲,衝擊臺灣中醫藥學界,勢必將面對藥源不足及藥價過高的問題。反觀國內民間發展本土中草藥已有段歷史,相較大陸藥材也便宜許多,懂得使用就不是路邊的野草,而是藥,用錯的話就變成毒,目前學術界已將草藥拿來運用在臨床病人研究上,證實效果非常好。他希望藉研討會各領域專家互相「給予」,有捨就有得,人人收穫的知識會更多,力量會更大。
研討會主題討論廣泛,皆是以臺灣本土藥用植物為研究對象,演講者與座長都是一時之選的專家,講師與學員的討論也十分熱烈,中場休息時間可以看到學員向講師請教,互相交換意見的畫面。臺北醫學大學生藥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林哲輝報名當學員,他回饋研討會課程豐富,感謝主辦單位的用心,他也以過去在衛生署食藥局(今衛服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服務的經驗,建議建立臺灣藥用植物資料庫。王人澍副院長表示,中華民國中西整合醫學會將持續舉辦臺灣藥用植物相關課程、研討活動,盼與會專家持續響應。
(文/梁恩馨;圖/陳建仲、鄭宜哲、梁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