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座談 醫師知心相契品嘗慈濟溫馨
臺中慈院後山輕風徐來的午後,靜思心田廿四日聚集近卅位臺中慈院醫師,在松樹下參觀難得一見的素蚵仔煎現場示範教學,暫時放下忙碌工作,在輕鬆自然的氛圍下,品嚐慈濟特有的人文美味,感受簡守信院長為醫院、為同仁用心良苦的規劃,朝凝聚眾人「以慈濟為中心」共識努力。
簡守信院長為醫院同仁安排的第二場溫馨座談,同樣安排在距離醫院不過五分鐘路程的後山園區。還是靜思心田的午後,這次有微涼的松風相伴,以及院長特地從精舍拜師學藝帶回的素蚵仔煎教學,知心相契座談將大家的心牽在一起。
素蚵仔煎由總務室營養組同仁備料,簡院長、放射科王耀明醫師、大腸直腸科方佳偉醫師與感染科廖偉志主任分成四鍋示範,為了這場示範,王耀明與廖偉志兩位醫師,前一天中午在員工餐廳廚房,跟著簡院長好生學習了一番。示範時依序熱鍋、添油、下料(切碎的小白菜、草菇),海苔最後畫龍點睛,再倒太白粉、蕃薯粉一比三的調醬,他們還秀了甩盤功夫,贏得眾人掌聲,最後精華是特殊的調配醬,一群醫師盯著從食材變美味的烹煮過程,吃一口就讚不絕口。腎臟內科陳一心主任、胸腔外科吳政元主任、放射腫瘤科王慈慧主任與風濕免疫科林亮宏主任不禁也當場小試身手,體會人生難得的經驗。
王人澍副院長分享自己一周兩個下午到後山散步,享受四季不同風情,看看蓄洪池邊五色鳥、綻放的蓮花,甚至是帶著小孩、寵物散步的大德。他說,後山氛圍十分安詳,只要短短半小時,精神就會很好。莊淑婷副院長感恩院長別出心裁,帶醫師到野外開會,希望醫師照顧病人之餘,也能兼顧身心健康。
簡院長接著談慈濟給他感動的點點滴滴,他強調,我們存在的意義就是慈濟兩個字,在醫療中,把其他醫院比較不注重的那份關懷做出來。他以罹患罕病的五歲小妹妹為例,說明全世界只有五十例個案,因為健保不給付,自費治療一針要廿萬,兩周打一次,媒體報導後,師兄姊主動去關心,沒幾天,基金會就撥四十萬幫助。訪視過小朋友的院長直說,孩子非常可愛,但未來的路很辛苦要長期陪伴,看到媽媽的辛勞也讓他忍不住掉淚。
「醫療沒有什麼,找回柔軟的心而已。」院長鼓勵醫師踴躍走入社區,分享臺中慈院的醫療專業與慈濟的感人故事,他以肝膽腸胃科廖光福主任返鄉掃墓為例,介紹廖主任六、七年沒回緬甸掃墓,此次返鄉,只在家待了兩天,就帶著手提超音波四處去給貧苦人檢查身體,人文室整理他在志工早會的分享,放上院長室設立的雲端檔案夾,公傳室同仁再去追故事,把相片放上去,醫師到院外演講時,就是很好的題材。大眾知道慈濟醫院,我們的存在自然就有意義與價值。
廖光福主任同時也是研究部主任,他利用機會告訴大家,醫院提高研究獎勵金後,泌尿科謝登富醫師的論文拔得頭籌,獲得可觀獎金,獎勵範圍除了醫師,還有護理、醫技同仁,只要提出構想就有專人協助整理健保資料庫與圖表,值得大家努力。院長說,研究基礎建設已完備,未來有更多空間可以好好發展。
簡院長也分析臺中慈院的未來環境,他說,健保藥費調降勢必帶來很大的衝擊,表示今年得更努力,但只要做好品質,就能走出更長遠的路。尤其,臺中慈院財務狀況大幅改善,醫療科注入新血,還應要求支援嘉榮等地區醫院,未來兩年還計劃到其他支援,院長提醒醫師關心中山醫學大學今年開始派來的實習學生,讓他們瞭解這個醫院的不同,透過努力建立好名聲,希望吸引更多新進醫師。
「人永遠是最重要的。」簡院長提醒,大家真的要注意身體,在山明水秀、鳥語花香的後山,讓大家感受人跟自然的互動,找時間動一下、流點汗也好,醫師一直忙忙忙,各方壓力就困在那裡,走出來到獨立的空間,自我沈澱一下。簡院長說,以後也計劃開闢露營區,準備營帳給大家用,可以帶小朋友傍晚來,增加親子互動,體會鳥叫蟲鳴。
院長強調,要有夢想才能走得遠,重要是要一起走,要有敢做夢的心,只要把臺中慈院做好,個人跟科一定會跟著好,一點都不困難,當我們有那份實力,就能獲得更大的支持與幫忙。
一場溫馨的松下座談,前後近兩小時,病理科陳賜生主任四處拍照,直說戶外開會蠻特別,有漂亮的荷花水池、可以健身的步道,跟每天吹冷氣的空間不一樣,非常舒服。一般外科余政展主任第一次到後山,利用機會跟其他科醫師在社群軟體上互相加為好友,他說,社會大眾對臺中慈濟醫院有期待,未來要更努力。(圖、文/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