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異鄉中風 老母求援 慈濟人接力返臺治療
慈濟醫院跨國慈善再一椿!久居北京多年的阿盛(化名)突發中風,老母親經濟能力不佳,聞訊不敢抱任何希望,決定「火化送回」,想不到病情好轉,她求助靜思精舍,獲費用支助,與北京師兄姊一同探視兒子。臺中慈院也派出護理人員協助,一路陪同搭機返臺到臺中慈院就醫,八月一日抵院至今,從神經外科評估到復健科醫師接棒治療,看得到進步,也讓老母親放下心中大石頭。
陳厚蘭護理長與北京醫療人員仔細交接病情。
陳厚蘭護理長一路陪伴。
醫護與航站人員協助阿盛固定機上位置,務求安全。
直到阿盛與媽媽都安頓妥當,他才放下心裡的大石頭。
五十歲的阿盛,今年六月底,被友人發現,倒在北京住處地板,吐了一身陷入昏迷,送醫後確認是中風,當時情況不樂觀,必須親屬才能決定是否拔管,阿盛的媽媽是慈濟感恩戶也是環保志工,接獲訊息卻有心無力,忍痛決定「不必救了,火化後送回」,但後續竟傳來兒子雖持續昏迷但病情卻好轉的變化,老媽媽去一趟北京連買機票都有困難,遑論帶中風的兒子搭機回臺?
阿盛媽媽鼓起勇氣求助精舍,獲補助往返臺灣航空費用,於七月廿一日啟程,由慈濟北京宗教處同仁一路陪同訪視。看到媽媽那一刻,阿盛激動得兩眼瞪得好大,卻一句話都說不出,本來中風導致右側偏癱,在母親的鼓勵下,出現神奇進步,次日左邊已可翻身。
航空公司要求病人回臺,須有護理人員隨機護送,七月卅日臺中慈院醫事室轉診中心護理長陳厚蘭接到指示,在極短時間銜命赴京,才下飛機就有三位師姊熱情接待,前往民航總醫院車途中,他們激動萬分的談到波折不斷的連絡過程,「才克服一個難關,有了解決方案,馬上又出現新問題,每天心情起起伏伏有如洗三溫暖」,直到護理長克服萬難抵達北京那一刻,「就像盼到菩薩來解救,大家的心才安定下來。」
抵達北京民航總醫院,陳厚蘭護理長先向阿盛自我介紹,聽到是要接他回臺灣的護理長,病後許久沒說話的他,突然講了聲「好」,當場讓每個人歡欣不已。次日離院前,一切準備就緒,阿盛順著陳厚蘭護理長教的「要感恩北京的慈濟團隊與醫護人員」的話,他第一次清楚說出「感恩」兩個字,還露出喜悅神情,顯示親人陪伴與愉悅的情緒,讓阿盛的病情有了神速進展。
回臺班機落地,救護車一路從機場疾馳臺中慈院急診室,時間已是八月一日凌晨,阿盛媽媽感慨「終於回到臺灣了,還是自己的家最溫暖!」陳厚蘭護理長陪同阿盛入住病房,把行李與相關證件妥善交給阿盛媽媽,直到他們安頓休息,才放心圓滿緊湊又溫馨的兩天旅程。
具備急診近廿年工作經驗的陳厚蘭護理長,熱衷於災難醫療救護,在國內也曾支援過數次的災難現場救護,國際醫療救護經驗還是頭一遭,接到任務派遣時,在短短的一天內得決定如何安頓孩子,僅僅不到三天的時間,除全盤了解個案狀況、準備醫療相關物品及考慮是否能帶上飛機外,還要承擔起獨力照護病人跟病人75歲的老母親搭機返臺的責任。
雪上加霜的還有,陳厚蘭護理長的台胞證過期,出發前一天下午才確認飛機座位及飛行途中病人管灌的餐點,「返台過程一切平安,多虧菩薩保佑才能圓滿任務,也奠定未來跨國護理領域上更豐富的經驗。」點點滴滴在他心中留下難忘的記憶。
神經外科林英超醫師檢視電腦斷層影像,認為可轉復健科繼續治療,進一步掌握復元黃金期。臺灣、北京的師兄姊前後抵院探視,瞭解未來可以協助的地方,替阿盛加油打氣,見到北京來的師兄姊,阿盛情緒特別亢奮,拉著他們的手不放,感恩之情溢於言表。
北京師姊來院探視阿盛,相見如同親人般激動。
臺灣師姊接棒關懷。
阿盛天天做物理與職能治療,期待有更大的進步。
阿盛天天做物理與職能治療,期待有更大的進步。
從北京到臺灣,在阿盛眼前是漫長治療的開始,復健科呂傳欽醫師規劃,阿盛每天做物理與職能復健治療各一次,靠時間累積一點一點的進步,由於言語表達沒有那麼快恢復,斷斷續續的句子也不容易讀懂,阿盛臉上不時露出焦慮,但老媽媽永遠以耐心陪伴,正如慈濟人一路守護生命、守護愛,不離不棄的付出。
(文、圖/陳厚蘭、公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