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專班護理師參訪 學習慈濟護理與照護優質模式
越南北部的公立清閑醫院「新南向越南專班參訪團」一行十七位護理長,一月廿四日起在臺中慈院展開為期三天活動,獨特的慈濟人文與身心靈兼顧的醫療養護理念,深受學員肯定。
結束三天的參訪行程,越南專班護理師與同仁在大廳留下合影。(曾秀英攝)
「新南向越南專班參訪團」是中台科技大學護理系接洽,臺中慈院護理部教研委員會承辦規劃參訪內容。中台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劉新莉負責帶隊,他表示,清閑醫院護理人員此行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在臺為期一個月,主要目的是文化交流,藉參訪向慈濟護理與照護優質模式取經。
廿四日參訪第一天,手語團隊師姊演繹「人間有愛」並為來賓奉茶,溫婉身段、手勢讓學員們留下深刻印象。同為護理背景出身的莊淑婷副院長,代表醫院護理人員親自到場歡迎。
手語團隊演繹展現慈濟人文,讓參訪來賓驚艷。(曾秀英攝)
護理部主任張梅芳(左起)、莊淑婷副院長代表院方,接受中台科技大學護理系助理教授劉新莉致贈感謝狀。(曾秀英攝)
他說,手語的呈現說明慈濟正是一個愛的地方,護理人員一身白衣,則像觀世音菩一樣聞聲救苦,所以, 上人稱護理人員為「白衣大士」。慈濟的護理人員秉持「慈悲喜捨」照顧病人,提醒學員參訪期間除了看硬體設備,更要多了解慈濟人文。
莊淑婷副院長還表示,慈濟護理之家有卅多位從越南來工作的照服員,參訪見到時,不妨給他們一個擁抱,也請大家帶著滿滿的愛回到越南,幫護理之家找更多的越南護理專業人員來工作。
護理部主任張梅芳簡介慈濟志業後,學員們分批參訪藥局叫號系統與自助櫃員機,並到一般病房與心蓮病房見習觀摩護理照護重點。其中,代理小組長吳瑋婷介紹平時會提供給病人與家屬的「繪觀音」與「芳香療法」兩種方法,讓他們在過程中靜心,達到舒緩目的。
學員參訪加護病房,近距離了解護理工作執行做法。(曾秀英攝)
學員參訪加護病房,聽取謝佩琪護理長說明「氣送」設備。(曾秀英攝)
學員次日行程全天在慈濟護理之家,由督導陳秋珍與護理長賴筱婷負責接待,安排參觀「爺奶戰鬥營」和「廚藝手作餅乾」課程,體會護理之家課程的用心與溫馨。
職能治療師鍾孟修說明「爺奶戰鬥營」課程設計,邀請學員加入課程。他表示,肌力較差的老人在肌力訓練過程,大概會安排十到十五個固定動作,中間會穿插拍手或大腦體操等單元,一方面讓老人家達到身體休息一下,一方面利用時間訓練腦力、加強認知。學員配合授課老師指令,從羞怯、僵硬到放開手腳,瞬間拉近彼此距離;難得有年輕人參與,爺爺奶奶也更賣力訓練。在手作餅乾課程裡,學員興高采烈體驗從揉麵糰到餅乾塑形,送入烤箱等待出爐的心情,因為是自己動手,最後品嘗時都覺得特別甜美。
學員參訪輕安居,了解住民活動。(賴廷翰攝)
學員參訪輕安居,跟著住民參與「爺奶戰鬥營」復健課程。(賴廷翰攝)
擔任隨團翻譯的新住民鄧金鶯表示,越南沒有像台灣普及的養護中心,只有少數私人籌辦的養老院,品質與收費無法成正比,照護人員待遇也無法跟臺灣相比。越籍照服員武氏花利用自己休假,擔任接待人員,為遠道而來的故鄉人擔任溝通橋樑。他表示,能接待自己同鄉覺得很開心,也很高興看到故鄉與臺灣的緊密交流。
分享交流時刻,有學員肯定「護理之家每一個人都充滿笑容、對人和善,讓人感覺很舒服,這是越南看不到的。」也有學員「羨慕住在這裡的老人,被照顧得很周到,精神很好、很幸福。」參訪團團長、同時也是清閑醫院神經內科護理長阮氏清閑則表示,越南人口大既是臺灣四倍,若能將臺灣普及的養護模式,以及慈濟人文關懷的精神引入,將是越南老人之福。
三天參訪結束,已有廿八年資歷的開刀房麻醉護理長范氏橋灣總結心得,臺中慈院接待極具人文與意義,護理之家長照、安寧療護提供齊全且先進的設備,更貼心開運動復健課程,讓他們早日康復能返家,讓他留下深刻印象。
(文、圖/曾秀英、賴廷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