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院長分享醫療慈善個案 大陸醫療團要「把心撿回來」
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廿八日分享醫療慈善個案,溫馨故事深深打動來訪的北京清大醫療團成員,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甘業華教授說,「我也是大夫,但是我們沒有這樣的愛心,我們把愛心丟掉了,今天聽到了,要把愛撿回來。」懇切言詞道出慈濟醫療志業精神。
北京清大醫療團,團名雖然只有北京、清大,事實上來自北京、山東、上海與深圳不同地區的五十一位團員,除了北京、清大教授外,大多數是此次到花蓮參加靜思生活營的實業家們,結束營隊後南下,走訪臺中慈濟護理之家,一行人看到丘爺爺在下棋打牌,忍不住逗著八十五歲的老人家談笑風生。在日照中心巧遇來自廣東的榮民伯伯劉爺爺,講起老家的種種,長輩也開心得不得了。
人文室胡進忠師兄(左)導覽。(曾秀英攝)
北京清大醫療團參訪日照中心,跟劉爺爺(前坐者)相談甚歡。(曾秀英攝)
參訪結束後,來賓們在大愛講堂享用簡單茶點,聆聽簡守信院長分享臺中慈院的慈善醫療故事。簡院長講到兩個往診個案--一位傷口照護困難的末期大腸癌病人,醫療團隊先是前往案家指導換藥方式,後來又協助進住心蓮病房,陪伴到個案往生後,社區志工還繼續關懷孤身一人的老母親,媽媽在眾人愛的包圍下,加入環保行列,住進養護中心安度餘生,醫院接受評鑑時,還來幫忙煮「簡單麵」,讓疲於奔命的同仁充飢,以行動回饋醫療之愛。
另一個故事則是醫師主動出擊尋訪未回診的病人,赫然發現病人根本住在漏水鐵皮屋裡,環境髒亂毫無生活品質,最後院方動員多個單位大掃除,從悶熱不堪的鐵皮屋裡清出一箱又一箱的廢棄物,再把屋前成小山的垃圾堆打包裝進袋中,工務同仁更是多次出動,最終完成電線線路,並在屋頂舖上防水帆布,提供病人更適合居住的空間。
黃明月師姊(右)說明醫療志工性質。(曾秀英攝)
簡院長(中)分享慈濟醫療結合慈善故事。(曾秀英攝)
簡院長也說明主持「大愛醫生館」十七年,幾乎獨力完成四千多集衛教節目的心路歷程,就算分文不支薪,再累都要做下去的毅力,都是為了衛教病人、減少疾病發生的初心。
一幕幕的影像出現在眼中,那是同仁們實實在在踏過的足跡,讓席間一片眼眶泛淚,簡院長說「關懷是醫療最重要的部份,要讓醫病互動更踏實,同仁更有悲心。」如雷掌聲一次次響起,是來賓被深深打動的回應。
北京清大醫療團來賓熱情跟簡院長合影。(曾秀英攝)
北京大學甘業華教授(右一)、清華大學醫學院張明徽教授(右二)等人醫會成員與簡院長合影。(曾秀英攝)
聽完簡院長的分享,悸動久久在心裡。清華大學醫學院實驗室主任張明徽說,「慈濟人做人醫都是在細節上做到位,讓病人看到,從心裡發出對醫生的尊重,這是在醫道上行醫。」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教授甘業華則大為歎服,直說太感動。「從醫病到對患者家屬的照顧,世界上沒有一家醫院能夠做到這樣。」甘教授進一步表示,「我也是大夫,但是我們沒有這樣的愛心,我們把愛心丟掉了,今天聽到了,要把愛撿回來。」短短幾句話道出簡院長多年實踐慈濟醫療志業的精神,已經影響越來越多人共同加入守護健康、守護生命、守護愛的行列。(文、圖/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