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同仁把握因緣 經藏演繹自渡渡人
《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於二○○二年推出,慈濟基金會今年結合吉祥月與孝親祈福會再次演繹。臺中慈院醫護同仁與家屬共卅一人配合「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會」活動,參與「因緣」、「終曲」段落演繹,過程充滿法喜與感恩,除用心了解經句內涵,希望能完美詮釋經典精神外,也期待更多人知道以善行孝、用善報親恩的意義。
農曆七月在佛教來說是吉祥、孝親的月份,慈濟基金會為了破除迷思,宣導減少殺生與破壞環境,今年特地舉行「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會」,邀請國際級舞者張逸軍團隊、靜思鼓隊、靜思交響樂團及多位大愛劇場金鐘演藝人員共襄盛舉,結合唐美雲歌仔戲劇坊演繹經典佛教事「光目女救母」,為「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會」增添藝術性,透過虔誠齋戒、祈禱,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
臺中靜思堂八月十七日到十九日三天共有八場演繹,臺中慈院醫護同仁把握難得機會,參與《父母恩重難報經》「因緣」段與「終曲」段的演繹,原本只安排兩場,臨時加演一場做現場直播,讓參與同仁備感光榮。八月初開始虔誠齋戒、加強練習,以說法者視角為大眾講經說法,雖然只是參與幾個小段落,大家還是卯足全力、把握時間努力練習。
臺中慈院醫護同仁與家屬共卅一人參與《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賴廷翰攝)
臺中慈院醫護同仁與家屬共卅一人參與《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賴廷翰攝)
◎轉換角色入經藏 同仁藉機渡家人
受邀演出同仁以「臺中慈院醫護鼓隊」成員為主,累積多次表演「鐘鼓齊鳴」的歷練,培養出極高團隊默契,但呈現《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是完全不同的挑戰,因為「鐘鼓齊鳴」是以鐘、鼓詮釋力與美,而《父母恩重難報經》展現親恩偉大。護理部督導許綺珍形容:把動、靜間「強而有力的氣勢」轉換為「慢條斯理模式」,需要時間適應。他笑說:「女漢子當久了,現在變回仙女真的有點不太能適應。」好在慈院同仁就是能在短時間內強化練習速成,再經過社區演繹種子志工琢磨與教導,讓每位成員都變成剛柔皆宜的傳法者。
醫院同仁接受社區演繹種子志工的指導。(賴廷翰攝)
醫院同仁接受社區演繹種子志工的指導。(賴廷翰攝)
一個月努力練習,演出前在十一日接受慈悅師姊驗收,當天,同仁齊聚臺中靜思堂,慈悅師姊指導動作外,依節奏強化演繹者的情感,更具傳法說服力。隨後十三日傍晚臺中市的滂沱大雨沒有澆熄同仁熱情,臺中慈院國議廳彩排練習燈火通明,簡守信院長轉述慈悅師姊提點的表演精髓:「動作要慢、嘴巴要唱、情感表情要呈現出來,下拍子到最後一點再下力道就會出來,就能到位」,每次彩排都要在動作中把情感作到位,呈現「內心戲」氛圍,藉由情感烘托,才能震攝心、法入心。簡院長感恩同仁參與演繹,期望演出當天再把熱情呈現出來感動全場、也感動自己,重現佛陀對眾弟子說法的場景。他更感恩種子志工不畏酷暑或暴雨指導醫院同仁演繹,為參與同仁帶來與佛陀對話的心靈饗宴。
慈悅師姊指導同仁動作並提醒「動作要慢、嘴巴要唱、情感表情要呈現出來」。(賴廷翰攝)
簡守信院長感恩種子志工不畏酷暑或暴雨指導醫院同仁演繹。(賴廷翰攝)
臺中慈院參與的《父母恩重難報經》「因緣」段,是經典的起始,以過去佛陀對眾弟子說法緣起,利用時空交錯、對位方式詮釋,搭配現代的父對子講經、說理開啟經典演繹。短短一分多鐘穿越千年,醫護同仁和家人一起詮釋。核子醫學科陳慶元主任與兩位公子攜手演繹「因緣」段,父子三人以真實角色融入經典詮釋傳法。陳胤淳與陳胤愷表示:「和爸爸一起參加演繹、順從父親的想法就是孝道順從的體現」溫馨的親子互動,反映出《父母恩重難報經》的精髓留下佳話。用心引導兩個兒子跟父親一起參與演繹的謝金鳳表示,孩子本來就有善心念,感謝有機會以活動渡兒子接近佛法。耳鼻喉科醫師李致宇學生時就是慈青社成員,曾因《父母恩重難報經》而感動落淚,現在轉換身分成為醫師參與演繹,有不同體會。他表示:「想要利用所學、身體力行,回饋父母親養育之恩」。
醫院同仁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因緣」段。(賴廷翰攝)
核醫科陳慶元主任(中)與兩位公子陳胤淳(左)與陳胤愷(右)演繹「因緣」段,父子三人以真實角色融入經典詮釋傳法。(賴廷翰攝)
◎難得參與多投入 社區醫護都兼顧
院長室秘書黃培芳雖已完成委員培訓,但平時忙於工作鮮少參與社區活動,應教學部同仁魏辰珈邀請加入演繹,得到豐碩的體認與收穫,更希望持續更積極投入社區。她參與演繹不只加入社區場次更參與醫院場次,一場《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得上場四、五次,黃培芳直說:「演繹感覺好充實」。 教學部同仁魏辰珈表示,第一次參加鼓兒,剛開始來練《揮灑人生的彩筆》因沒舞蹈基礎而覺得很難,只好回家拼命練,慢慢跟上。接觸到「報恩」,因手語複雜覺得更難,又面臨挑戰。後來慢慢感覺,這是個團隊,會互相幫忙、提醒,彼此互相教學,是很合心的團隊,自己也克服困難了。
院長室秘書黃培芳(左)教導演繹動作。(賴廷翰攝)
教學部同仁魏辰珈(中)演繹「報恩」段,呈現認真練習的成果。(賴廷翰攝)
第一場演出後,台下觀眾掌聲喝采不斷,同仁信心加倍,醫務秘書邱國樑更在通訊群組表示:大家今天情緒高亢,熱情可以持續到明天。果然第二天同仁法喜充滿,一早就在靜思堂繼續彩排以最完美狀態呈現給觀眾。呼吸照護病房護理長王佳玲平時就研讀佛經,演出後說:「親自參與演繹,較深入體會佛陀帶領隨從那個時空的畫面,感覺自己曾在那個年代成為佛陀弟子,更能瞭解經典的意含。謝幕時感受觀眾回饋,感動不已」。護理部9A病房護理長吳東芸不久前騎車扭傷手腕,雖已經逐漸恢復,但慈濟師姊依然關心,讓她感受到如父母般呵護,演繹後更能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與包容,在護理路上走得更堅定。
醫院同仁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片段。(賴廷翰攝)
醫院同仁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片段。(賴廷翰攝)
◎觀看演繹動心扉 反省孝親應及時
音樂手語劇演出後觀眾魏賢德先生分享:「讓我們要以孝親為主的心態去做事,就像唐美雲歌仔戲團領銜主演的《光目女救母》呈現的孝心。另外醫護人員平時臨床業務已經非常忙碌,還能夠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參與練習,犧牲與家人朋友相聚的時間參與演練以及在舞台上表演,全程展現出的團隊精神讓人很感動。」
太平區來參加的李先生「感謝慈濟的用心舉辦這場祈福會。自己在家對父母親太隨便、有時會沒有和顏悅色地應對,看了演繹,覺得要好好修正對父母的態度,才是真正孝順。對醫護人員參與演出感覺很特別,雖然不是專業表演者,但舞台呈現的情境卻更令人感動」。
所有參與演繹人員在舞台上謝幕。(賴廷翰攝)
所有參與演繹人員在舞台上謝幕。(賴廷翰攝)
「七月吉祥孝親祈福會」場場爆滿,許多觀眾都是扶老攜幼一家人來參加盛會,《父母恩重難報經》透過手語劇演繹,詮釋父母恩澤從懷胎開始對子女百般呵護、包容;觀眾感動不己,更有人感動落淚。醫院同仁在忙碌的工作中,擠出時間參加演繹,守住心念,也擁有更多愛的能量,守護民眾的健康!(文/江柏緯、賴廷翰;圖/賴廷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