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健康促進與綠色醫院 臺中慈院經驗獲外賓肯定
來自新加坡邱德拔醫院(Khoo Teck Puat Hospital)八位同仁、尼泊爾多家醫療機構五位代表,九月廿六日參訪臺中慈院,吸取院方健康促進與綠色醫院經驗,肯定志工與醫師高參與度,臺中慈院的努力被看見也深獲來賓感動,而這正是值得同仁驕傲與珍惜的幸福。
十三位來賓結束花蓮人醫會活動後赴大林慈院,並前往臺中慈院參訪。過程中除簡守信院長外,院長室醫秘邱國樑、中醫部主任陳建仲、社區健康中心主任陳慶元,以及家醫科主任李祥煒等人都在行程中陪同。
參訪行程由社區健康中心規劃,來賓於上午九點半抵達院區,首站前往社區關懷據點—潭子區頭家東社區活動中心,觀摩中醫社區化在實務上的推動。一下車就獲得社區志工及長輩列隊歡迎,接下來觀摩分為兩階段,中醫師全程在場帶動,前段由志工協助社區長輩完成睡眠問卷調查,後段則是現場演示「醒神八段錦」與「養生十六宜」,來自新加坡、尼泊爾的來賓跟著練功,活動尾聲大家一起唱哈囉歌跟長輩打成一片。
來賓參訪中醫部在頭家東社區活動中心的實務推動分享交流。(曾秀英攝)
來賓在哈囉歌聲中與長輩打成一片。(曾秀英攝)
這類社區關懷據點的操作方式,引起尼泊爾Tamakoshi社區醫院執行長Suman Karmacharya醫師好奇,返院車上提出各種問題,像是:參與活動有沒有設定對象、費用那裡來、下雨時怎麼辦、如何處理患有慢性病議題個案等等,由實際帶領社區且學經歷俱豐的社區健康中心組長許齡尹一一回答。因全英語的溝通有一定難度,幸好有目前在澳洲攻讀博士學位的前大林慈院社區醫學部同仁顏采如,恰巧返臺應邀前來義助翻譯,流利的中英文切換讓來賓得到滿意答案。
對社區關懷據點操作高度好奇的來賓在返院車上,紛紛提出問題。(曾秀英攝)
義務幫忙翻譯的顏采如。(曾秀英攝)
中午「健康蔬食自助餐體驗」在十六樓舉行,簡守信院長特地前往致辭、贈送結緣品。尼泊爾震災發生時,簡院長是醫療先發部隊,也曾赴新加坡邱德拔醫院取經,跟這兩個國家都有淵源。他表示,臺中慈院位於臺灣中部,因為空污問題,天空常是霧濛濛的,其它地區跟臺灣面臨同樣的問題,慈濟醫療志業不斷朝綠色醫院醫院努力,未來要做的事還有很多,期待新加坡、尼泊爾共同攜手,讓地球更好。
簡守信院長(中間站立者)在十六樓接待來賓體驗健康蔬食自助餐。(曾秀英攝)
臺中慈院與來訪貴賓合照留下相聚畫面。(曾秀英攝)
中午用餐後是雙向交流時間,一樓靜思書軒是安靜分享的好地方,新加坡邱德拔醫院三位同仁提供推動綠色醫院的概念跟經驗分享,包括:不用塑膠吸管、素食無肉日等措施,為尊重尼泊爾來賓也同步吸收內容,全程都說英語。中醫部醫師林昱廷也以英語介紹正在設計開發中的「行動式中醫健康養生資訊系統」。接著是工務室主任翁全民、總務室同仁潘瑩芳分別實地介紹儲冰系統如何節能,以及回收血液透析廢棄物的做法及成果。最後一站看護理之家住房到日照中心,展現「從社區預防保健到安寧長照的資源連結」服務一條龍特色。
總務室潘瑩芳說明推動綠色醫院回收血液透析廢棄物的做法(曾秀英攝)
工務室主任翁全民實地介紹儲冰系統如何節能。(曾秀英攝)
六個小時滿滿的行程,來賓們可說收獲滿滿。新加坡邱德拔醫院此行團長江麗薇肯定志工誠心誠意助人心念,更對醫師的超高參與度再三稱道。營運部門主管同仁許洁玲進一步表示,邱德拔醫院也有跟慈濟類似內容的計畫案,但往往都由行政、護理人員帶動,醫師頂多出現一、兩個小時就趕著去開刀、看診,相對臺中慈院多位醫師則是放下手上所有工作,半天、幾個小時的陪同讓人感動,綠色醫院主要推動人黃慧嫥也頻頻點頭。陳慶元主任代表院方感謝貴賓蒞臨,讓社區據點長輩及醫院同仁從外人眼中獲得更多鼓舞與自我肯定。
來賓們分享中肯定臺中慈院。(曾秀英攝)
黃慧嫥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再到臺中慈院觀摩。(曾秀英攝)
再好吃的食物,吃多了會忘了最早的驚艷,再棒的文化,久了就失去感動的初心,透過來賓的眼睛,看見慈濟的好、臺中慈院的獨特,而這份幸福值得同仁更加珍惜。(文、圖/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