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現身說法感恩團隊搶救 醫師不忘從醫初衷發揮良能

 

喜迎  上人行腳因緣,臺中慈院廿二日安排十餘位醫師分享特殊醫療個案,多位病人現身感恩醫療團隊搶救生命,也讓醫護同仁在拔除病苦之餘,時時不忘行醫初衷。  上人感受同仁的用心,慈示「不論什麼階級,生命都是平等,身體最有價值的是良能,能幫助人的人,在醫院最有機會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醫療報告一開場是宋育民顧問醫師配唱慈濟歌選「美」的影片,影像中有百歲高齡蔡寬師姊與多位師兄姊歡喜做慈濟,當醫療志工膚慰病人的溫馨畫面。簡守信院長表示,慈濟人跟上人腳步走,醫療團隊呈現的報告也是跟著慈濟人「拉長情、擴大愛」的歷程。

◎「瞭解你痛苦」到「謝謝醫師沒放棄我」

神經內科醫師傅進華擔任主持,引導醫師登場簡報,首先請大腸直腸科主任邱建銘說明為廿二歲謝先生改善困難造口,幫助瀕臨精神崩潰邊緣的母子倆重拾笑容過程。邱主任講起耗費心力的背後跟過去在其它醫院任職時的一個故事有關,當時一位病人屢遭多位醫師拒絕治療,急到切腹,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救回來,也得到很重要的啟發,再困難的病人都要盡量想辦法救治,只因為體會到「多用心」的重要。

住在彰化的謝先生母子沒能出席,倒是因罹患克隆氏症與邱主任結緣十年的另一對陳先生母子現身,跟  上人分享他們的感恩。陳先生罹患克隆氏症,十四歲發病,當時體重只有卅五公斤,母子到處尋找醫療資源,求神問卜都無效。廿三歲第一次找邱主任看診,陳媽媽說,「孩子以前徹夜難眠,我也坐在床旁邊哭了整個晚上,直到遇見邱建銘醫師,人生才有了希望。」

20181122_12345_001_9eafd.jpg

神經內科醫師傅進華(左)介紹陳先生母子感恩醫療團隊。(曾秀英攝)

20181122_12345_002_591f1.jpg

陳媽媽送上擁抱感恩邱建銘主任。(曾秀英攝) 

陳先生感性道出心情,「很不幸運得到這個疾病,但很幸運遇到邱醫師,當初就是邱醫師沒有放棄我,我才能站在這邊跟大家分享經驗。」他與邱主任長達十年的醫病情,讓他的生活步上正軌,母子倆感恩  上人,感恩醫療團隊,也趁這個機會對邱主任送上擁抱。

傅進華醫師唱著「問心」做出貼切結語,他說, 上人告訴我們「找路不如找心,問路不如問心,心對了,路就會出現。」短短的結語、輕輕的說出口,卻讓臺下聚精會神聆聽的同仁,眼睛都亮了起來。

◎跨團隊接力九十天 瀕危到復原創奇蹟

胸腔內科醫師陳立修的病人簡先生是第二個出席現場的病人,陳醫師說,六十歲的簡先生,過去患有糖尿病數年,發燒數日食欲不振到急診就醫,x光與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膿瘍,但病情進展快速到敗血性休克,呼吸衰竭合併肺膿瘍,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只剩下葉克膜能救命,在醫護團隊與家人的陪伴下,簡先生撐過加護病房風中蠟燭般危急時刻,復健團隊早期介入呼吸訓練,進入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再轉出普通病房,又到輕安居持續復健,最後由耳鼻喉科評估拿掉氣切管。

前後住院近三個月,簡先生最後沒有任何後遺症,康復返家,他也走回加護病房,送上卡片與蛋糕感恩所有醫護同仁。這奇蹟般的過程,當事人簡先生一路走來像在夢中,他說,在急診做了兩項檢查後就昏倒了,三周後醒來發現自己身上很多洞,四肢無法自如運用,一度感覺很痛苦,甚至問陳醫師「為什要把我救回來?」感恩團隊把他從生死的邊緣救回來,才能讓他的家庭繼續圓滿。

20181122_12345_003_69623.jpg

聽到病人簡先生形容病程如做夢,胸腔內科醫師陳立修(右一)露出可愛的表情。(曾秀英攝)

20181122_12345_004_1c5a2.jpg

心臟內科醫師陳美綾說明與心臟外科攜手治療「嚴重瓣膜性心臟病」。(曾秀英攝)

醫療個案分享十分精彩,包括:心臟內科醫師陳美綾說明與心臟外科攜手治療「嚴重瓣膜性心臟病」,讓早已失去信心的阿嬤,生命得以延續。耳科聽語中心副主任孫傳鴻「聲帶重建門診微創內視鏡注射及治療」,多個個案在對症治療下,前後對比呈現明顯效果。復健科醫師宋碧愉談「急性後期照護中心」,病人在團隊協助下勤於復健、樂於分享,恢復良好。團隊並以「擴大住院中PAC-CVD病人復健效能」參加第十九屆醫療品質獎獲銅獎榮譽。

20181122_12345_005_5603f.jpg

耳科聽語中心副主任孫傳鴻分享「聲帶重建門診微創內視鏡注射及治療」。(曾秀英攝)

20181122_12345_006_12631.jpg

復健科醫師宋碧愉說明「急性後期照護中心」的努力與成果。(曾秀英攝)

◎嚴重褥瘡到巨大肝癌 公釐到公分見專業與愛心

護理之家副護理長賴筱婷講述幫病人改善嚴重褥瘡過程,中風多年阿嬤有高血壓、糖尿病史,在營養師、護理師、復健師、照服員、社工師、藥師、家屬與家庭醫學科、整形外科跨團隊合作下,共同以全世界最好的敷料「愛」照顧病人,嚴守無菌技術、疼痛控制、舒適擺位 ,每次換藥投注六十分鐘以上,經過不斷、不斷換藥,兩個月後找回阿嬤最美的笑容。

20181122_12345_007_d1442.jpg

護理之家副護理長賴筱婷提供「全世界最好敷料」幫病人改善嚴重褥瘡的經過。(曾秀英攝)

20181122_12345_008_a38c9.jpg

外科部主任余政展說明醫師為搶救生命,挖空心思的精神。(曾秀英攝)

外科部主任余政展透過五種治療因應不同病情個案,說明醫師為搶救生命,挖空心思的精神。泌尿科醫師林殿璜分享以耐心治療複雜轉移性腎細胞癌案例。蔡顯揚副院長則以視力異常病人病灶竟在胸腔的轉折過程,讓大家看見眼科醫師為確認病灶,像辦案一般抽絲剝繭的專業。

20181122_12345_009_8f87e.jpg

泌尿科醫師林殿璜講述以耐心治療「複雜轉移性腎細胞癌」案例。(曾秀英攝)

20181122_12345_010_40f62.jpg

蔡顯揚副院長以轉折過程,展現眼科醫師為確認病灶,像辦案般抽絲剝繭的專業。(曾秀英攝)

大腸直腸科醫師方佳偉以「兩張輪椅、一位大德」為題,談起前陣子收治的個案,罹患大腸憩室炎穿孔併發腹膜炎的阿嬤在外院,經歷五次手術治療,病情愈加惡化,他院拒絕收拾殘局,方醫師秉持老師的教誨「一個厲害的外科醫師會開所有的刀,但是一個偉大的外科醫師會處理所有的併發症。」從門診到出院整整兩個月的照護,方醫師並感恩醫療志工師兄姐、社服人員 、造口師、手術室護理師、加護病房護理師、病房護理師等協助照護讓阿嬤康復出院。

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謝世榮的加入,彷彿為團隊注入強心針,他以個案為例說明「心臟瓣膜修補術」幫大家由淺入深的上了一堂醫療課,並說明瓣膜修補術的優點有:不需吃抗凝血劑、生活跟一般人一樣、不易有心內膜炎; 不易出血; 不易發生血栓症、修補後的瓣膜可使用的年限跟金屬瓣膜一樣好或更好。但相對的缺點有:技術無法標準化、執行過程精緻像藝術創作、困難度高,於是如何簡化、標準化 以增加成功率及推廣使用是目前重要課題。

謝主任最後表示:成功的瓣膜修補術除了保全患者生命,也將對其一生的生活品質產生重大影響。感恩慈濟讓我們能無後顧之憂的繼續做該做的事,並謝謝一起工作的所有夥伴們。

20181122_12345_011_13bfc.jpg

大腸直腸科醫師方佳偉以「兩張輪椅、一位大德」為題做個案分享。(賴廷翰攝)

20181122_12345_012_b90b2.jpg

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謝世榮以技術及藝術說明「心臟瓣膜修補術」。(賴廷翰攝)

◎急性多發神經炎重症 中西醫攜手創新生

「中西醫合治」是臺中慈院的醫療特色之一,神經內科醫師林書漢與中醫部醫師莊佳穎、針灸科醫師歐宗益先後合作治療多個「急性多發神經炎」病例,林書漢醫師說,人體感染一般病毒後,身體產生應該對抗病毒的抗體,卻因為免疫出了差錯,轉而攻擊自身的神經系統,造成急性神經發炎,漸進惡化的四肢無力、疼痛、感覺異常,三分之二患者會進展到無法行走,四分之一患者會呼吸衰竭,需要呼吸器治療。中西醫攜手近一年,在這種罕見重症上看見斐然成效,並讓多位中壯年在發作癱瘓後能夠重回家庭社會及職場,進而回饋社會。

20181122_12345_013_e91ef.jpg

中醫部醫師莊佳穎分享以中西醫合治急性多發神經炎的個案。(賴廷翰攝)

20181122_12345_014_01e85.jpg

神經內科醫師林書漢說明急性多發神經炎可能產生的症狀。(賴廷翰攝)

◎醫療結合慈善 脊損個案生命轉彎

結尾是幾年前透過社區通報的脊髓損傷個案江永旭,在臺中慈院持續關懷下,臥床十餘年的他,透過移位機、電動輪椅在照護員協助下,做點小生意活出自己的精彩。在媽媽的陪同下,他現身會場,向醫療團隊及  上人道感恩,並將平時存的竹筒送給  上人,成為手心向下幫助別人的人。

簡守信院長頗有感觸的表示:「看著永旭的改變,如果沒有慈濟,這些都不會發生,我們何其有幸,因為在慈濟有師兄姊通報這個個案,才能讓我們的團隊發揮醫療本來就應該有的良能。感恩在  上人帶領下,師兄姊用心照顧下,這個社會有點點滴滴的改變。」

20181122_12345_015_edf3e.jpg

江永旭在媽媽的陪同下,向醫療團隊及  上人道感恩。(賴廷翰攝)

20181122_12345_016_2bcfa.jpg

江永旭將平時存的竹筒送給  上人,由簡守信院長代表接受。(賴廷翰攝)

20181122_12345_017_6fd2b.jpg

上人致贈福慧洪包給江永旭,並測試永旭右手的握力。(賴廷翰攝)

20181122_12345_018_bf952.jpg

上人慈示醫護團隊: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賴廷翰攝)

精彩而溫馨的座談內容,讓  上人感受到臺中慈院的「用心」,上人慈示:生命的價值很難論高低,最重要是生命要有功能,今天看到十三科的報告,很真誠愛的付出,在地就可以幫助很多苦難人,身體健康就是家庭的健康,一個人病,整個家庭都受影響,不論什麼階級,生命都是平等,這個身體價值在那裡?最有價值的是良能,能幫助人的人,在醫院最有機會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文、圖/曾秀英、賴廷翰)

延伸閱讀

:::
回首頁 | 交通資訊 | 人才招募 | 網站地圖 | 全文檢索 | 各項聯絡電話 | 無障礙專區 | 衛教天地 | 國際醫療中心


台中慈濟醫院《守護生命 守護健康 守護愛》
院址:427台中市潭子區豐興路一段88號
電話:04-3606-0666

   :::
回首頁 | 交通資訊 | 人才招募 | 網站地圖 | 全文檢索 | 各項聯絡電話 | 無障礙專區 | 衛教天地 | 國際醫療中心


台中慈濟醫院《守護生命 守護健康 守護愛》
院址:427台中市潭子區豐興路一段88號
電話:04-3606-0666

youtube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youtube-titleyoutube-iconsYoutube-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607c3.png  facebook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facebook-titlefacebook-iconsFacebook-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f4bd1.png  instagram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instagram-titleinstagram-iconsInstagram-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55f6f.png

 youtube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youtube-titleyoutube-iconsYoutube-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607c3.png   facebook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facebook-titlefacebook-iconsFacebook-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f4bd1.png   instagram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instagram-titleinstagram-iconsInstagram-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55f6f.png

© 2023 台中慈濟醫院
Taichung Tzu Chi Hospital.

本網站內容為台中慈濟醫院所有,未經允許請勿儲存、散佈、重製部分或全部內容進行商業用途,一切內容僅供使用者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

© 2023 台中慈濟醫院 Taichung Tzu Chi Hospital.
本網站內容為台中慈濟醫院所有,未經允許請勿儲存、散佈、重製部分或全部內容進行商業用途,一切內容僅供使用者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

關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