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錦養生功法進病房 嘉惠中風病人打通氣血
臺中慈院「以病人為中心」,守護健康不遺餘力。八日上午在十C病房推出「八段錦養生功法」教學,中醫師及志工示範講解,病人與家屬跟著練習,直說「全身熱起來,精神也變好了」。
十C病房提供腦中風病人急性後期整合照護為主,副護理長吳東芸表示,這裡大多數的病人都接受中西醫治療,團隊想幫病人做更多事,經過討論,決定讓中醫師將溫和的養生功法--八段錦帶進病房區,每次廿分鐘教學指導兩個動作,降低病人肢體張力,和緩病人心情。
活動開始前,近廿位病人與家屬早早在護理站前排成一列,種子志工細細說明如何正確暖身、收功,並有中醫師帶動示範動作。
病人家屬鄭小姐陪著媽媽共同參與活動,看著坐在輪椅上的媽媽,儘管右手伸不直,仍堅持跟著做,特別感恩病房舉辦這項活動。同步跟著練習的鄭小姐表示,這個活動太好了,本來覺得有點累,突然精神就好了,整個身體都是熱的。
10C病房病人與家屬跟著志工練習八段錦。(曾秀英攝)
病人家屬鄭小姐(右一)感恩病房舉辦養生功法練習。(曾秀英攝)
鄭小姐說明,媽媽中風後住進臺中慈濟醫院,經過中西醫治療、復健,從原本一側偏癱無力,嘴歪、講話大舌頭,進步到只有右手還無法完全伸直,過程僅僅用了兩個月,相信未來持續練習八段錦,身體會更好。
中醫部住院醫師鄭群耀本身是八段錦的「練家子」,累積五年的功底架式十足。他依臨床研究結果,肯定八段錦養生功法可以降低人體焦慮、緊張,改善關節僵硬疼痛及腦中風復發的機率。中風病人是全身的問題,功法配合呼吸加上導引動作,伸展筋絡、按摩五臟六腑,能達到氣血暢通目標。
鄭群耀進一步說明,八段錦第一招「雙手托天理三焦」,三焦指的是上、中、下全身,搭配呼吸,將身體往上延展就可以打通督脈(位於脊椎後面,主管血液循環與神經的脈絡),對中風病人可以發揮很好的復健效果。第二招是「攢拳怒目增氣力」,對應影響內分泌自律神經的肝、膽經,利用快速吐氣、往前出拳,達到刺激膽汁分泌、改善自主神經活性,降低憂鬱焦慮的功效,對中風病人復原有明顯幫助。即使是肢體動作不俐落的病人,透過冥想動作,搭配呼吸調節,也能刺激大腦促進腦神經更深沈的聯結,改善血液循環狀況。
中醫部鄭群耀醫師(右一)與志工示範八段錦。(曾秀英攝)
10C病房病人與家屬認真練習。(曾秀英攝)
吳東芸副護理長平時跟病人互動密切,他觀察參與這項活動的病人,在練完功法後情緒明顯平穩下來,對關節活動度也有很大的幫助,未來每個月都將進行兩次八段錦練習,持續累積加強復健效果。(文、圖/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