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貴賓參訪台中慈院 驚豔醫療傳播設備與效益
2023年最後一天,台中慈院歲末祝福後,迎來佛陀故鄉的貴賓。院長簡守信介紹醫療人文,更述說過去參與國際義診的經歷;他親自導覽大愛醫生館攝影棚,說明媒體傳播健康知識的效益。外賓肯定慈濟的醫療理念,更期盼未來能夠改善尼泊爾的醫療環境,種下「施比受更有福」的永續種子。

卅一日天氣晴朗,尼泊爾藍毘尼佛教大學與菩提電視臺的四位外賓參訪台中慈院,簡院長親自導覽。考古學家巴善博士進到院長室隨即分享來臺七天的感受,島嶼氣候令來自高山環境的他倍感溫暖,開心寒暄中揭開院長的介紹簡報。


簡院長依序介紹台中慈院的建築設計、志工人文、急救案例,接著說到2015年尼泊爾地震的義診經歷:從拿到救災許可到飛機轉乘;配合當地醫院從臺灣調度骨科醫材。外賓看著賑災畫面皆表情沉重,甚至有人撇過頭嘆氣,可見當時悲痛仍難以撫平。義診持續三個多月,慈濟基金會與證嚴上人都持續瞭解賑災情況並提供支援。除了臺灣,國際義診更依賴周圍國家及不同領域專業人士的合作。簡院長以國際慈濟人醫會TIMA在巴基斯坦、印尼、柬埔寨義診的案例,說明自己多次和馬來西亞、新加坡甚至尼泊爾志工一起合作:除規劃引導資源運輸,也需要機械水電人士設立臨時手術區,醫師才能進行治療,最後再尋求當地單位接手照護、衛教宣導。


講到宣導,簡院長開始介紹錄製六千三百集以上的「大愛醫生館」,並以法國畫家米勒的「拾穗」詢問來賓:「畫中三位女性,誰是祖母、母親、女兒?」菩提電視臺董事Rajat先生率先應答,簡院長公布答案後講解原因,互動說明醫療與媒體結合的效益。院長再以「大愛學漢醫」主持人莊佳穎醫師為例,介紹國外罹癌病人因節目特地來臺求診的過程。他期望,未來節目能演變成與當地醫生合作,用當地語言讓更多人知道治療管道和預防知識。簡報結束,菩提電視臺執行長桑吉表示未來願意協助慈濟資訊傳播,其他外賓也表達參訪讓他們夢想能建立像慈濟關懷病人的醫院。


聊到一半,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參與,他進一步介紹慈濟在花蓮的首家醫院,正是響應證嚴上人對待病人如家人的理念,使醫師回歸人性原初的慈悲,也是慈濟醫院的宗旨:瞭解病人來醫院前後的狀況提供全面支援,而非只把病人治療完就結束關係。林執行長繼續以「施比受更有福」指出幫助他人能帶動喜樂傳播,因此慈濟時常帶動醫生護士義診、幫病人打掃環境,當病人康復後願意來幫助醫院,形成互助的永續循環,更重要的是領導者要以身作則帶動參與。外賓感嘆,目前尼泊爾對醫療的培育消極,導致人員不足無力治療照護更多病人,更無心關懷病人,也沒有像慈濟志工的角色分擔醫院的忙碌。因此這幾天參訪,讓他們十分認同慈濟的醫療模式。


結束簡報,簡院長帶領外賓參觀地下一樓的大愛電視臺攝影棚,除呈現大愛醫生館內容也展示節目的YouTube頻道,外賓驚訝醫院竟然有設備完善的錄影環境,他們非常好奇節目內容並期望未來能提供英文字幕,最後也邀請院長未來能提供菩提電視臺衛教節目建議。最後簡院長親手送上結緣品,也示範操作義診時常用的太陽能LED帽子。最後大家在佛陀問病圖前合照,再繼續參訪旅程。(文、圖/陳彥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