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座談緬懷創院艱辛 團隊開展醫術更卓越
臺中慈院同仁與上人在歲末祝福後的溫馨座談,今年移師臺中靜思堂,與四大志業同仁齊聚。分享內容呼應 上人行願半世紀,緬懷建院艱辛,也有醫療團隊呈現開枝散葉的成果,更有醫療科個案報告。師兄姊以病人身份的見證分享,更看見慈院的醫療能力。
換穿護理師制服的莊淑婷副院長,分享隨師與參與醫院建設過程,彷彿時光就在昨天。莊副院長身為啟業前第一個報到員工,當時其實是一位完全不熟悉慈濟文化的「菜鳥」,在隨師行程中見證 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縮小自己,淡泊刻苦的偉大胸懷。
談起臺中慈院建院面對種種困境的艱辛過程,莊副始終以「莫忘 上人建院那一念」自我剔勵,他說,當時臺中慈院使用執照因種種因緣延遲核發,應聘的一百多名護理人員無法上線,感恩花蓮、臺北與大林慈院接手臨床訓練。
攜手共度啟業最艱辛階段的元老同仁,莊副透過簡報「莫忘那群人」,當時一起打拚共度難關、一起鋪連鎖磚、一起朝山祈願,歲月倒流回十四年前,當時林英超主任頂著一頭捲髮;李敏駿主任與黃怡瓔主任還有濃密的黑髮,而今一位頂著光頭造型、一位早生華髮;曾啟育主任以及林忠義副主任、陳慶元主任、吳政元主任等人,還有林怡嘉主任等行政主管共同開會討論的畫面,一幕幕鐫刻當年共同付出努力的歷史一頁。
啟業元老之一的曾啟育主任分享「四個男孩一個夢」,帶來輕鬆氣氛。曾啟育以開玩笑口吻重回當年,分享加入臺中慈院的秘辛。他說,因為當年臺中慈院找不到內科醫師,為了確認從未謀面的傅進華醫師是能共事的對象,私下跟他約見面,確認兩人能合得來就馬上答應,在臺南簽約後,一路展開兩人與黃慶峰、陳盈助四位年輕醫師在臺中慈院共同逐夢的日子。十四年過去,曾主任說,自已從當年的男孩成了「歐巴」(韓語,年長的男性),既然認了上人為師父,不管多想叛逆,但此生都會好好做慈濟,為師父分憂。
心臟血管外科謝世榮主任分享團隊以耐心與毅力守護困難「馬凡氏症候群」個案健康,寧願花更多手術時間修補,病人得以保留自己的主動脈瓣,不必一生服用抗凝血藥物,讓病人「開心活下去」。一般外科余政展主任提供治療四名「命懸一線.生死交關」個案的過程,他說,常在全神貫注下手術,十幾個小時轉眼即逝,驚覺自己的血壓、心跳亂竄,但只要病人重拾健康,他也忘了身體的疲累。
兩位以病人身份出席座談的師兄,見證謝世榮主任與余政展主任醫術精湛,讓他們恢復健康,肯定臺中慈院醫療實力。簡守信院長特地感恩 上人,臺中慈院身為區域醫院,一臺心臟手術常常有三位心臟外科醫師共同進行,其中兩位主任級醫師,一位第四年的主治醫師,開刀時間縮短,併發症機率就能降低,一位師兄開心手術後,還插著管子在加護病房觀察,去探視時就能微笑,顯見卓越成效。
蔡顯揚副院長率眼科部醫師團隊出席,他逐一說明每位醫師的專長,包括:視網膜、青光眼與小兒眼科及臨床研究,目前都已各司其職,並正洽談其它次專科醫師中,可望再擴大茁壯陣容,完成眼科醫學發展拚圖,而成員的開枝散葉也見證眼科團隊實力已卓越爭先。
上人開示,提及行願半世紀常常是在「自不量力」中,因為信己無私、信人有愛,從真空見證妙有,花蓮建醫院、九二一認養逾五十所學校重建,根本不知道經費哪裡來,方向對了就一路做到現在。 上人說,雖自不量力也不斷呼喚出人的愛心,半世紀為臺灣樹立不少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的大數據。 上人感恩醫療幫他拉回來不少日後都有大用的人,投入利他行列。 上人也再次叮嚀同仁「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莫忘那一年」。(文/謝明錦、曾秀英;圖/賴廷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