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院配合「安美家園」專案醫師志工走進社區
臺中慈院配合慈濟基金會「安美家園」專案,神經科醫師郭啟中、人文組專員胡進忠與基金會社工許台昀、跨區慈濟社區志工,廿八日前往豐原區翁社里,探訪里長提報的訪視對象。初秋微雨時落時停,一行人撐著傘走在富有歷史感的社區,清新的空氣裡透著詩意。郭醫師探視包括張女士在內的三位個案,了解長輩身體狀況提供建言,期待達到「安穩家園、美善社區」目標。
「安美專案」此行由翁社里里長吳安修提出名單,豐原與后里社區志工事先完成家訪,評估並提出相關醫療需求,郭啟中醫師應臺中慈院人文組邀請,與基金會社工及志工等人走進個案家中。
拉開張女士家的紗門,吳里長熱情招呼「阿姨,我是誰?」一行人魚貫走進屋內,坐在輪椅上的婦女,近距離對著客廳裡的電視機,收看多年前的熱門電視劇「包青天」,留下畫面與時空交錯的第一印象。
罹患「視神經脊髓炎」的張女士,聽到臺中慈濟醫院醫師特地來家訪,急切訴說需求——開立重大傷病卡,郭啟中醫師配合張女士的高度,蹲坐在矮凳上,不疾不徐的一一了解病情,用手指在他面前比出數字,確認他的視力情形,再進一步確認就醫病史、做過的檢查與用藥。
明白張女士的需求後,郭醫師先仔細說明想法,再貼心的逐字將建議寫在筆記本上。郭醫師說,如果能在張女士的視力障礙之外,再加入肢體障礙部份的評估,請醫師重新鑑定身心障礙程度,也許可以幫助他以更符合病情的結果,獲得應有的社會補助。
拜訪年近九旬的詹家夫妻,是截然不同的情形。光看外表,詹先生拄著拐杖、詹太太有明顯駝背與脊椎側彎問題,但年歲已長的兩人都自認很健康,笑容滿面、對答如流。郭醫師檢視志工擔心詹太太的脊椎側彎問題,認為並沒有影響行動功能,建議肢體多向上、向後伸展就好,目前並沒有就醫需求;至於協助加裝居家浴室的無障礙設施等,則還需要跟家人再溝通。
最後一位林女士,也是志工提報疑似罹患「帕金森氏症」個案,這剛好是郭啟中醫師的專長,交談同時,郭醫師已看出他的症狀有別於「帕金森氏症」,站立時沒有異狀,坐下來就會不自主的四肢抖動,病名是舞蹈症。
在言談之間,林女士努力用手、腳控制身體的企圖十分明顯,志工鼓勵他就醫,但他自稱是「賤骨」,才會一直動個不停,郭啟中醫師特地找出多位病人治療前後的對比影片,印證更嚴重的病情,只要有正確用藥,都能得到明顯的改善,林女士邊看影片,就醫意願仍是不高,甚至堅持不願用藥。郭醫師最後只能先留下名片,期待病人未來想要就診時能「有法度」,得到正確的就醫方向。
此行原定探視名單六人,囿於因緣不俱足,未能拜訪其他三位個案,郭啟中醫師仍感謝人文組專員胡進忠讓他有走進社區的機會,真正落實「哪裡有需要就到哪裡去」,還滿心歡喜的說,「這次先做一半,下次才有機會再去第二次。」(文/曾秀英、圖/賴廷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