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診長街陋巷醫病醫心 慈院醫師暖心接力
醫師不僅治病,更是給予病人希望和力量的守護者。台中慈院院長簡守信一進入十二月,趁周五上午門診後,中午時分依循往例,走入社區往診,為需要關懷的人帶來治癒的慰藉。社區個案看到大愛臺螢幕裡的醫師到訪家中,個個笑開懷,瞬間忘記身體病痛。
時序進入今年最後一個月,簡院長固定每月往診,除了法親關懷也擴及社區師兄姊提報的個案。十二月一日,簡院長往診行程來到南屯區。八旬卓奶奶坐在客廳等候,電視正播著大愛臺,看到簡院長臨門造訪,歡喜地說:「院長從電視走出來了!」簡院長詢問他膝蓋是否疼痛,卓奶奶回答:「很痛,但看到院長來就不痛了。」逗趣的回應引起在場所有人的歡笑。


笑容背後,卓奶奶身體其實承受多重疾病的折磨:心臟病、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由於不明原因暈眩和雙腳無力,經常跌倒造成腰部受傷。行動不便的卓奶奶無法出門,大愛臺成為心靈寄託。長期受證嚴上人法髓薰陶,卓奶奶雖然飽受疾病纏縛,仍堅持每天投竹筒撲滿,助人為樂。他說:「我雖然窮,但還有能力幫助別人。」簡院長遞上關節炎止痛藥膏及淨斯食品,殷殷叮嚀他要小心預防再次跌倒。


無獨有偶,四十一歲的李先生也是「簡粉」,原本當天安排復健,聽到「得獎的院長」要來探視,特地更改時間,在家迎接院長到來。他兩年前因車禍傷及頸椎後癱瘓在床,目前寄住姐姐家。「院長您看,我的腳都可以動喔!」李先生見到院長,迫不及待展現勤勞復健的成果。姐姐向院長表示,弟弟的雙腿能輕微抖動卻無力站立,盼還年輕的他至少生活能自理。簡院長的到來,讓姐弟兩彷彿在幽暗的人生隧道中,看見一絲希望的光芒。
簡院長曾參與許多海內外義診,看盡許多家庭因病而貧、因貧而病的惡循環,他認為幫助病人重新找回身心健康、實現自立更生,才能將惡循環轉化成善循環。院長以脊髓損傷的醫療個案江永旭為例,以他從臥床多年到成為口足畫家的過程,勉勵案主不要輕言放棄,並允諾讓復健醫學部主任蔡森蔚再來評估醫療的可能性。


四天後,蔡森蔚主任接續關懷。蔡主任熟練地為李先生檢查神經與肌肉功能,發現他腿部肌肉有力,但因為感覺路徑受損,毫無知覺所以無法站立;李先生反應胸口兩側疼痛,吃止痛藥改善效果不佳,蔡主任研判是長期臥床壓迫所致,建議他安排到院施打肉毒桿菌,一併做全身影像檢查,以重新評估能提供的醫療協助。蔡主任檢視李先生用藥,叮嚀他不要過度使用不必要的藥物,以免造成身體負擔。愛的接力關懷讓李先生的姐姐放下心中的大石,露出久違笑容。


長街陋巷中,台中慈院醫師與因病而苦的家庭相遇,不僅提供醫療照護更注入心靈關懷,重新點亮他們內心的希望。這份愛與努力在社區中深深扎根,成為改變生命、點燃希望不可或缺的力量,更體現台中慈院「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初衷。


(文、圖/卓冠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