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誌瀏覽
尼泊爾貴賓參訪 台中慈院與護家醫療人文受肯定
2023國際慈濟人醫年會(TIMA)順利圓滿,宗教處海外事務室4日安排尼泊爾衛生部官員Upendra Dhungana、Bhawanath Khatiwada、Bisho Rup Khadka及與尼泊爾健康環境氣候行動基金會董事秘書Hari Babu Tiwari;TIMA學員Bikesh Jaswal、Sushil Koirala、Nirdesh Shakya等三位醫師;加德滿都第17里里長Nabin Manandhar;以及慈濟馬來西亞志工陳吉民、莊苑佳醫師;護理師李妙紅、張美玲一行,由靜思精舍清修士劉思寬陪同,參訪交流台中慈濟護理之家和台中慈濟醫院,停留時間雖短暫,卻收穫滿滿。
4日正逢小犬颱風來襲前夕,尼泊爾衛生部參訪團隊不畏強風,從大林慈院驅車前來臺中。第一站選在台中慈濟護理之家,承擔導覽的研究部助理研究員簡如慧全程英語解說護理之家一條龍服務特色與長照據點。在老伴兒古早柑仔店裡,Upendra Dhungana順勢把玩陀螺,TIMA學員也試著釣瓶子,體驗臺灣古早童玩。簡如慧帶領團隊轉往護家大事記看板,指向2017那一年,台中慈濟護理之家榮獲生策會SNQ國家品質標章銅獎相片,他簡介護家以返家率為指標照護住民品質,從基本復能吞嚥、機構安寧、園藝及音樂照顧等,參訪貴賓頻頻點頭,拍手肯定。




貴賓們移動到護理之家六樓多功能活動室,物理治療師紀家明介紹周邊環境,許多長輩正在活動區做肌力訓練,Bisho Rup Khadka看見長輩認真復能模樣,趕緊拍照並以手勢稱讚。Bisho Rup Khadka受邀嘗試「紅繩」運動,他支撐身體說「這很不容易!」紀家明表示,紅繩運動可讓長輩訓練到全身肌群,預防及延緩失能。尼泊爾資深公共衛生行政員Upendra Dhungana說:「我很佩服」,他讚歎護理之家能跟醫院結合,而護理之家能讓病人出院回到家自我照顧,尤其進步到能自己吃飯、自己步行。他提到,尼泊爾老人問題也慢慢增加,總有一天也有此需要。


護理之家參訪結束,貴賓步行到第一院區,簡院長已在大廳等候迎接。一行人在靜思書軒享用茶點,簡院長簡報分享他2015那年跟著慈濟賑災腳步去尼泊爾為災民義診的經歷,並以脊髓損傷臥床12年病人江永旭為例介紹慈濟醫療如何用愛陪伴病人,從初期到家探望,直到走出家門持續復建,擔任口足畫家,還回到醫院關懷同樣脊髓損傷病人,見證大愛醫療。Upendra Dhungana回饋「感受慈濟的醫院不僅是醫院而更是一個家。」他指出,醫護人員不只治療病,更建立病人信心,讓他能出家門當志工,去做別人的貴人。他肯定慈濟醫院人文的美,是尼泊爾要學習的地方。


(文、圖/呂榮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