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科技中醫系統 新加坡貴賓參訪印象深刻

新加坡新任中醫管理委員會主席張俰賓博士,六月卅日由新加坡慈濟基金會理事沈森平、新加坡分會行政主任林偉慶、新加坡分會中醫志業體主管鄧鳳梅與新加坡中醫義診所醫師林麗芳陪同,參訪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與三義慈濟中醫醫院。一行人對台中慈院中醫部專科培訓,以及三義中醫醫院智慧藥櫃與智慧計針系統印象深刻。

王仁澍副院長(左五)及台中慈院中醫師與參訪貴賓合影。 (左起:曾樹城藥師、洪正君醫師、周仁傑醫師、鄭宇真醫師、王仁澍副院長、新加坡中醫管理委員會主席張俰賓博士、新加坡慈濟基金會理事沈森平、新加坡分會行政主任林偉慶、新加坡分會中醫志業體主管鄧鳳梅、新加坡中醫義診所醫師林麗芳)

新加坡貴賓卅日上午先蒞臨台中慈院第二院區,王人澍副院長、黃仲諄主任帶領中醫部醫師迎賓,並導覽介紹中醫門診區、舌診脈診儀設備,貴賓好奇舌診、脈診使用科學儀器搜集數據診斷,特別拍照紀錄,隨後到會議室交流討論。

中醫部黃仲諄主任(左一)與王人澍副院長(左三)歡迎新加坡中醫管理委員會主席張俰賓博士(左二)與新加坡師兄姊蒞臨參訪。
王人澍副院長為新加坡貴賓介紹中醫門診區。
中醫部技術員劉月萍示範舌診(左圖)與脈診(右圖)操作,貴賓好奇拿起手機紀錄。
中醫部技術員劉月萍示範舌診(左圖)與脈診(右圖)操作,貴賓好奇拿起手機紀錄。

張俰賓博士曾在新加坡西北區擔任市長近十九年,今年三月接任新加坡中醫管理委員會主席。張博士表示,新加坡不僅華人相信中醫,連非華人也常常尋求中醫協助。新加坡政府二十年前認可中醫並立法建立制度,要求每位中醫師都要登記註冊,目前新加坡登記在案中醫師約有三千四百多位,但大部分都上了年紀,有些中醫師也已退休。

張博士根據新加坡政府資料指出,到2030年新加坡超過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將會超過一百萬人,約佔新加坡人口四分之一,中醫對老人常見的疼痛治療相當有效,新加坡政府也很支持中醫發展。不過當前挑戰是年輕人大多選擇西醫與律師等行業發展,選擇中醫的年輕人相對較少,因此新加坡中醫管理委員會正思考如何調整中醫課程與學制,吸引年輕人投入中醫,培育更多中醫人才,因應老齡人口的需要。

張俰賓博士(中)致辭分享新加坡中醫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
王人澍副院長分享臺灣中西醫合療現況,與中醫專科培育。

王人澍副院長分享自己習醫、從醫的經驗,他曾深深感動於母校中國醫藥大學曾看到的兩句話:中醫現代化、中西結合一元化,他也立志奉行實踐這兩項目標。王副院長認為畢業後九年的西醫臨床經驗,讓他對中醫診斷,及日後學術發展,有相當助益。他舉例西醫泌尿科對攝護腺癌的診斷經驗,讓他能迅速對應中醫證型,準確對症下藥,也能與西醫泌尿科醫師無障礙地溝通病人症狀與治療方向。

在中醫專科培訓上,王副院長指出,中醫有內、外、婦、兒專科區分,西醫也有相對科別,以婦科為例,他說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婦科又依病症大致區分為感染科、腫瘤科、產後調養、不孕症,一般婦科等,和西醫婦科醫師專長對應訓練,雙方共同門診、共同討論中醫與西醫對相同病症的各自治療方式,互相擷取經驗,如遇到西醫治療一段時間沒有效果,中醫介入治療卻有成效的病症,就能擦出中西醫合療的火花,可進一步共同撰寫論文投稿期刊發表,具足學術貢獻。

王人澍感嘆過去中醫與西醫一直缺乏溝通平臺,以至許多人把西醫器官生理學的心、肝、脾、肺、腎看成是中醫臟象學說講的心、肝、脾、肺、腎,卻不知差異很大。因此他畢業二十年後,創立「臺灣中西整合醫學會」,建立一個中醫與西醫交流的平臺,結合整理中西醫對臨床症狀的看法,發揮各自所長,產生病人治療的最好綜效。他建議新加坡可以參考中西醫雙軌教育的模式,以及雙執照認證制度,應該能吸引年輕人投入中醫行列。

藥學部中藥科組長胡仁珍為貴賓說明調劑流程。
貴賓拿起手機掃描藥材袋上QR CODE,立即顯示藥材產銷履歷。

林偉慶師兄參訪過程上下樓梯時膝部不適,陪同參訪的中醫師立刻準備診間,鄭宇真醫師透過雷射針灸儀為林師兄緩解膝部不適。鄧鳳梅與林麗芳兩位師姊相當好奇雷射針灸治療,具中醫師資格的兩人除拍照紀錄外,也與鄭宇真醫師交流治療經驗。雖然雷射針灸對怕針扎的人很友善,但礙於法令限制,新加坡中醫師目前還不能使用雷射針灸儀為病人針灸,兩位師姊邀請膝部曾手術的張博士體驗雷射針灸,也討論未來是否透過政府立法,讓新加坡人也能享受到新科技治療。

鄭宇真醫師(左一)以雷射針灸儀為林偉慶師兄緩解膝部不適症狀,兩位師姊拍照紀錄並與醫師交流治療經驗。
簡守信院長(中)結束上午門診後與新加坡貴賓餐敘。

簡守信院長結束上午門診,特地趕來與新加坡貴賓餐敘。簡院長指出中醫在慈濟四家大型醫院門診量都是名列前茅,而台中慈院中西醫合療成果也相當不錯,不僅腦神經外科幫助許多病人恢復健康,癌症治療也有相當進展,尤其減輕癌症病人化療副作用得到病人肯定。近期發展的「微創脊椎關節中心」則集中骨科、神經外科、疼痛治療科、風濕免疫科、復健科及中醫科在一個地方服務病人,中醫扮演了重要角色。

席間,中醫部主任黃仲諄以近期治療一位病人說明中西醫合療的優勢。病人是工作時由高處墜落,腦部蜘蛛膜下腔嚴重出血、腫脹,肋骨斷裂造成嚴重血胸。肋骨斷裂血胸的治療是西醫強項,放置胸管引流出血液即可避免影響呼吸,但對蜘蛛膜下腔出血(SAH)僅能觀察,無法手術,不過中醫治療蜘蛛膜下腔出血、腫脹的效果很好,病人透過中醫治療一周後,就從加護病房轉入普通病房,也正逐步恢復。黃主任表示,案例病人治療結合中、西醫各自所長是典型中西合療最佳案例。

下午一行人繼續轉往三義慈濟中醫醫院參訪,葉家舟院長早已等候貴賓到來。進入醫院候診區,葉院長從候診椅帶出三義慈濟中醫醫院特色。三義地區長輩居多,各項規劃也都配合長輩需求設置,例如:門診時間,候診椅面軟硬、高度、深度與扶手設計,設置家醫科與復建科等。此外,三義慈濟中醫醫院還導入智慧醫療輔助科技,像智慧計針系統,可協助醫護人員精準計針、拔針不漏針,降低針具遺留病人身上的風險;智慧藥櫃與調藥系統,可讓藥師調劑時精準取藥、精準調藥,不僅降低取錯藥品的風險,更可以精準掌控各樣藥品調劑劑量。

葉家舟院長(右一)歡迎新加坡中醫管理委員會主席張俰賓博士(左三)及新加坡師兄姊到訪。
葉家舟院長(左一)向貴賓示範介紹三義慈濟中醫醫院候診椅設計。
廖宜敬藥師(左二)為貴賓示範智慧藥櫃調劑流程。
葉家舟院長(右一)展示智慧計針系統。

廖宜敬藥師為貴賓示範智慧藥櫃調劑流程,貴賓看到藥師掃描藥袋條碼,藥櫃即顯示燈號指引藥師取藥的設計相當讚嘆,頻頻舉起手機拍照。調劑流程還會掃描確認藥品名稱與有效期限,系統還會連結電子秤確認每一項藥品調劑份量與總量。張博士說,目前新加坡還沒有這樣的藥櫃設計,未來如能夠導入這個系統,肯定能造福新加坡病人。

嘉賓繼續參觀二樓復健區、三樓病房區,在病房區走道牆面上,張博士發現並仔細端詳一張八段錦動作分解圖海報,他說,八段錦功法很好,他擔任市長期間,曾在社區推廣易筋經、五禽戲、八段錦等功法,許多長輩得練習後感覺筋骨活絡,深受歡迎。

張俰賓博士(左)曾在新加坡社區推廣易筋經、五禽戲與八段錦,對牆上八段錦動作示範海報深感興趣。
葉家舟院長(中)與貴賓茶敘分享臺灣居家醫療制度與三義慈濟中醫醫院服務現況。

茶敘座談時,葉院長分享臺灣居家醫療服務制度,以及三義慈濟醫院投入服務現況。葉院長表示,三義地區鄉親年齡偏高,有許多需要醫療與復健的長輩無法出門就醫,身體每下愈況。中醫因為有針灸治療,傷科手法也能與西醫復健配合,秉持上人「苦難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要走進去」的理念與精神,三義慈濟中醫醫院結合政府長照2.0,深入長街陋巷,提供長輩需要的醫療服務。

目前也是臺灣中醫家庭醫學會理事長的葉院長建議,若新加坡想吸引年輕人投入中醫領域,可以從政府制度與專科化著手考量,培育更多中醫人才面對未來人口老的醫療需求。鄧鳳梅師姊與林麗芳師姊表示,目前新加坡中醫義診所採隨喜方式收費,但大多數接受治療的病人隨喜金額都會超過當地慈善醫院的收費水準,甚至還有人專程捐款支持中醫義診所。聽聞葉院長說明居家醫療的服務模式,深深覺得是一個更大的福田,期許未來能在居家醫療深入發展。

(文、圖/馬順德)

資料來源:公共傳播室

延伸閱讀

:::
回首頁 | 交通資訊 | 人才招募 | 網站地圖 | 全文檢索 | 各項聯絡電話 | 無障礙專區 | 衛教天地 | 國際醫療中心


台中慈濟醫院《守護生命 守護健康 守護愛》
院址:427台中市潭子區豐興路一段88號
電話:04-3606-0666

   :::
回首頁 | 交通資訊 | 人才招募 | 網站地圖 | 全文檢索 | 各項聯絡電話 | 無障礙專區 | 衛教天地 | 國際醫療中心


台中慈濟醫院《守護生命 守護健康 守護愛》
院址:427台中市潭子區豐興路一段88號
電話:04-3606-0666

youtube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youtube-titleyoutube-iconsYoutube-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607c3.png  facebook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facebook-titlefacebook-iconsFacebook-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f4bd1.png  instagram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instagram-titleinstagram-iconsInstagram-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55f6f.png

 youtube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youtube-titleyoutube-iconsYoutube-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607c3.png   facebook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facebook-titlefacebook-iconsFacebook-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f4bd1.png   instagrama-hrefhttpswww.flaticon.comfree-iconsinstagram-titleinstagram-iconsInstagram-icons-created-by-Freepik---Flaticona_55f6f.png

© 2023 台中慈濟醫院
Taichung Tzu Chi Hospital.

本網站內容為台中慈濟醫院所有,未經允許請勿儲存、散佈、重製部分或全部內容進行商業用途,一切內容僅供使用者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

© 2023 台中慈濟醫院 Taichung Tzu Chi Hospital.
本網站內容為台中慈濟醫院所有,未經允許請勿儲存、散佈、重製部分或全部內容進行商業用途,一切內容僅供使用者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

關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