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團隊到宅往診 全方位關懷病人
臺中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余政展五日率往診團隊探視胃癌病人李女士,到宅關懷第一眼竟看見病人滿臉愁容,原來他一大早閃到腰,痛到無法站立,讓擅長消化道治療的余主任當下也一籌莫展;幸好同行的中醫師馮紀新以中醫手法協助,不一會兒就讓病人神奇的站了起來,恢復笑容跟大家閒話家常,藥劑師、營養師同時進行衛教諮商,圓滿關懷行程。
臺中慈院往診團隊在外科部主任余政展(前排右)率隊下到李阿姨(前排左二)家往診,圓滿關懷行程。(曾秀英攝)
71歲的李女士是余政展主任的病人,因罹患胃癌而切除全胃,九月份剛改口服化療藥,副作用導致他食慾較差而有身體虛弱情形,特地安排此次往診關懷。團隊陣容除余政展與馮紀新兩位醫師,還有個管師吳淮竹、社工師蔣慈孟。另邀請藥劑師李家豪關心用藥與衛教,營養師蔡翔伃針對居家飲食提供建議,護理師邱雪萍則利用休假時間,協助量血壓等事宜。
李女士家位於跟醫院距離不到20分鐘車程的豐原市區,一群人才進門,平日和藹可親的李女士竟是愁容滿面坐在客廳。原來他一早閃到腰,痛到無法動彈,才會臉色很糟的坐在椅子上唉聲嘆氣。
余政展主任同情的看著李女士,束手無策,這時馮紀新醫師以中醫手法協助,轉瞬間讓阿姨糾結的五官突然化開,面色舒緩下來,然後站了起來,把拐杖丟到一邊……眾人以崇拜的眼神望向馮紀新醫師,他透露,這是以遠端共振方式另闢通道,幫病人改善急性發作症狀。
李女士不痛了,臉上愁容被笑意取代,直說「恁來,我真歡喜!」其實好客的阿姨長年茹素,早就特別準備十全補湯跟白菜魯,幫大家驅寒,也不吝傳授補湯好吃的秘訣「要熱、要焢久才好吃」。料多味美的補湯下肚全身都熱了起來,平日沒有素食習慣的同仁都忍不住豎起大拇指,讚不絕口。
李女士閃到腰,痛到愁容滿面,馮紀新醫師以中醫手法協助。(曾秀英攝)
李女士症狀得到改善後站起來,直說「「恁來,我真歡喜!」」。(曾秀英攝)
在話家常的過程中,李女士的女兒談起媽媽罹病治療的過程說道,前年媽媽自覺吞嚥不適,先在診所照胃鏡,依醫師建議馬上轉診到大醫院。輾轉詢問幾家醫院,經種種考量,最後決定在臺中慈濟醫院治療,療程至今快一年半,團隊此次特地到家裡來看,好客的媽媽很開心,最重要的是得到心理層面的支持。
蔡翔伃營養師是第二次往診。他說,全胃切除的病人在開刀後體重流失多,營養上需求更多,詢問病人結果,他最近食欲比較好,體重從最輕33公斤已增加到37公斤,一天能吃到六餐。經檢視現有的營養補充品,導正觀念也提醒使用適合的配方,容量相同,但熱量可以達到甚至二倍,蛋白質也比較高。
首次往診的李家豪藥劑師出發前知道病人剛使用口服化療藥一陣子,可能對有些藥品常出現的副作用比較不了解,特別做功課。實際詢問後發現,包括病人與家屬對於用藥都很清楚,雖然未能有用武之地仍為家屬的用心感到高興。李藥師表示,凝聚各個領域同仁,大家一起為特定的病人做功課、評估用藥與飲食,一起到病人家裡去關心,不限於用藥健康也天南北的聊聊,從病人的臉上看到開心。真的很有意義。
九A病房護理同仁邱雪萍,利用休假時間參與首次往診,一開始與結束都替病人各量了一次血壓。他發現,起初李女士因為閃到腰而愁眉苦臉,那時量到的血壓是200多,離開前的血壓已經降到170,顯示休息後確實達到放輕鬆的效果。
邱雪萍護理師(左)幫阿姨量血壓,蔣慈孟社工師(右)問侯阿姨狀況。(曾秀英攝)
蔡翔伃營養師(左)李家豪藥劑師(右)留下家訪記錄。(曾秀英攝)
返院前,團隊與李女士家人留下溫馨的合照。曾有往診經驗的余政展主任表示,平日看診時間沒辦法太久,無法提供病人足夠的交流,病人目前需要全面提升照護品質,此次特別邀請營養師、藥劑師前往訪視衛教指導,還有中醫師協助處理病人的問題真的很不錯,圓滿往診關懷的目標。(文、圖/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