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慈院單位驗血建檔初體驗 把握因緣造福緣
「是否可以在自己單位辦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如果可以,應該很多人都可以參加。」臺中慈院預防醫學中心護理師伍雯欣對主管提出建議。小小的初發心,促成臺中慈院首次單位驗血建檔活動。訊息發佈後,47人上網填資料,最後扣除資料不齊全及健康因素考量,圓滿33支血樣。
4月28日下午臺中慈院預防醫學中心舉辦一場特別的「慈濟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活動」。因緣來得奇妙!
預防醫學中心平時都安排社區關懷志工服務,來自大雅區的林秀蘭師姊正好承擔4月10日大雅區「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活動」,趁定點服務之便,請預醫中心護理小組長張翎婕幫忙邀約醫護同仁到大雅參與盛會。
張翎婕知道同仁有一半以上都沒參與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建檔,於是主動去詢問同仁參與意願,但困難訊息一一浮現:「太遠了!星期六、日需要帶小孩」、「家務事很多,不方便出門」、「是否可以來單位辦?」,雖然問題不少,但張翎婕問了十位同事都沒有被拒絕,感覺在單位辦驗血活動的可行性很高,開始有了信心。
林秀蘭師姊也將張翎婕收到的建議去詢問慈濟骨髓造血幹細胞中心,同步詢問骨髓捐贈關懷團隊的意見,都獲得一致肯定與支持;簡守信院長也同意支持,好因緣啟動,志工和預醫中心開始進行活動規劃。搭配預防醫學中心工作時段,選定4月28日下午三點半以後,健檢工作告一段落,而且各科室醫護同仁下午時段比較不忙,有機會抽空來驗血建檔。慈院便發出公告,邀約各部門同仁一起來共襄盛舉。
◎單位驗血建檔初體驗
張翎婕邀約十五位同仁一起報名。她認為,藉科技過程能串起人與人間的連結與互助。事前用QR Code上網填寫資料,讓當天流程可以更順利而快速。
活動日當天預定三點半開始,但午餐過後,就陸續有各科室同仁抽空來報到、驗血建檔。預防中心主任郭勁甫及耳鼻喉科醫師張展榕分別有門診及手術,怕延誤驗血建檔的機會,午餐過後就請預醫中心護理同仁先幫忙抽血留樣,等忙完再來補填資料。
預防醫學中心郭勁甫主任(左圖)與耳鼻喉部張展榕醫師(右圖)抽空完成驗血建檔。(陳麗雪攝)
預防醫學中心郭勁甫主任(左圖)與耳鼻喉部張展榕醫師(右圖)抽空完成驗血建檔。(陳麗雪攝)
午餐過後,同仁陸續抽空來報到抽取血樣。(陳麗雪攝)
午餐過後,同仁陸續抽空來報到抽取血樣。(陳麗雪攝)
郭勁甫響應同仁邀約來共襄盛舉。他表示,早在高中時就認識慈濟,是因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慈濟人在募款賑災,他就把領到的第一筆獎學金捐出來,至今都還留著那張收據。
身為預防醫學中心主任的郭勁甫心中有個期望,希望慈濟志工能納入健康管理體系,關心所有志工的健康。他說明,目前政府機關規定公司行號五十人以上,就要配一位護理師及一位醫師,幫所有員工做健康管理。因此他認為,志工應該也可以依此模式進行。
郭主任指出,慈濟志工都會來做預醫中心健檢,他認為健檢後不管大小問題,都應該定期提醒他們需注意的事項。但職工人力有限,他想到可以邀請志工中退休的醫護人員來協助,打電話關心健康比較高危險的志工,請他們要回來治療。
◎最少人力 發揮大作用
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建檔從報到、填表、審核、解說、大愛卡、修改、包裝等一系列流程,安排了十六位慈濟志工承擔;抽血區則由預醫中心三位護理師負責。人力安排有別在社區的驗血活動。通常社區驗血建檔,大約需要動員上百位人力,而且活動前一周,還要動員人力到機關行號市場、公園宣導邀約。
志工葉文安第一次參與在醫院單位舉辦的驗血建檔活動。他表示在解說區的整個過程感覺比較輕鬆,因為參與的幾乎是醫護人員,對「造血幹細胞捐贈」的瞭解程度比一般大眾深入。因此解說區人力可以減少許多,甚至是集中看螢幕簡報說明就行。葉文安提到,比較需要一再提醒的是「一定要家屬同意」,才能避免配對成功時,因家人反對而造成尋求配對的病人二度傷害。他觀察到醫院同仁都非常年輕,是非常符合捐贈的對象。
單位驗血建檔規模雖然較社區小了許多,但師兄姊們對每個環節仍絲毫不馬虎。(陳麗雪攝)
單位驗血建檔規模雖然較社區小了許多,但師兄姊們對每個環節仍絲毫不馬虎。(陳麗雪攝)
◎期待我是下一個幸運者
在自己單位參加驗血建檔,總有些小插曲。因為參與對象幾乎清一色是醫護人員,抽血早是日常工作,所以熟悉到同單位夥伴能相互抽血。不過,遇到熟悉的其他單位同仁,尤其是遇到醫師,竟然連簡單的抽血都會產生壓力,深怕無法一針見血,被嫌棄技術不佳。
許竹雙及伍雯欣兩位護理師就是一同前來,就彼此互抽血樣。從醫院啟業來院服務至今已十五年的許竹雙表示,今年已經四十歲了,離年齡資格十八歲至四十六歲,只剩六年,一定要趕快參加建檔。
許竹雙說,曾經有配對成功的捐贈者來體檢,幫他們做心電圖時,都會心生歡喜:「恭喜你喔!你要來捐贈了,你運氣真的非常好!」他希望建檔後,下一個幸運者就是自己。
許竹雙(左)與伍雯欣(右)兩人互抽血樣。(陳麗雪攝)
許竹雙(左)與伍雯欣(右)兩人互抽血樣。(陳麗雪攝)
伍雯欣護理師表示,當初是她建議,可否在單位辦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如願在自己單位舉辦,一定要參與,也完成可以助人的小小心願。工務室同仁蕭銘賢原本排定休假,但仍專程回到醫院參與。他表示,學生時代就知道有造血幹細胞捐贈助人的資訊,能夠救人是件好事,當然要參與。預醫中心行政同仁吳憶玟直接現場報名參加,她說是經過志工解說後,排除疑慮及緊張,把握當下直接行動。
工務室蕭銘賢休假日專程來院完成驗血建檔,助人不落人後。(陳麗雪攝)
預醫中心吳憶玟聽完志工解說排除疑慮,把握當下直接行動。(陳麗雪攝)
◎為親人建檔 尋求配對
本來只針對醫院同仁為對象的活動,確有遠自雲林來的十位院外人士,而且是兩個家族的堂、表兄弟姊妹大集合。原來,上個月他們一位才二十出頭的年輕堂表弟竟然被診斷出罹患急性白血病,讓他們在驚愕中認識了「造血幹細胞捐贈」,於是他們向慈濟骨髓造血幹細胞中心報名驗血建檔。
中心通知他們可以到臺中慈院參與驗血活動,家屬們期待植下福田,祈求堂表弟能有尋求配對的因緣。家屬之一的蔡欣芷期望,除了祝福堂弟早日配對成功,也希望有機會再去幫助別人。
兩大家族十位年輕人特地從雲林北上,為他們的堂表弟尋求造血幹細胞配對的一線希望。(陳麗雪攝)
兩大家族十位年輕人特地從雲林北上,為他們的堂表弟尋求造血幹細胞配對的一線希望。(陳麗雪攝)
多建立一筆造血幹細胞血樣,就讓每年有六萬多等待配對的血液病人,多一個活下去的希望,期待讓愛與希望能持續不斷。
圓滿任務,林秀蘭師姊(右)開心與張翎婕(左)合影。(陳麗雪攝)
撰文/人文真善美陳麗雪、馬順德;攝影/人文真善美陳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