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行 2016歲末祝福臺中慈院同仁落實行願
點擊數: 194
臺中慈院一月廿三日舉辦「樂智同學會」,吸引廿九位失智病人與家屬出席,神經內科邀請園藝治療專家黃盛璘講師南下指導,認識植物保健功能,在動手、動腦同時,享受植物溫柔的照顧。
樂智同學會每兩個月聚會一次,神經內科涂敏謙醫師希望透過各種管道聯繫,邀請相關領域醫師、專家上課,營造輕鬆氣氛增進病友及家屬醫療知識、加強不同家庭彼此互動,提升互相交流、支持的力量。因此每次聚會的主題,都各有特色。
一月廿三日的活動時間在春節前,社工師賴佩妤邀請書畫志工李力師兄揮毫,書寫春聯跟出席病友結緣。邀請來的黃盛璘講師是臺灣首位女性園藝治療師,也是臺灣第一位取得美國園藝治療認證的園藝治療師,從事治療已卅年,經驗十分豐富,特地南下來臺中授課。
這天氣溫遽降的寒流來臨,窗外又是颳風又是下雨,團隊本來不敢奢求場面有多熱鬧,沒想到病友與家屬踴躍出席,出乎預料。證實長期經營努力付出創下的口碑,果真就是不一樣。
黃盛璘講師安排的植物是長輩熟悉「艾草」,既喚起回憶,又能手作艾草茶、艾草沐浴包與艾草蚊香,讓長輩動動腦及活動手腳。由家人陪伴參加的楊奶奶、張爺爺,在志工與護理同仁協助下,一一完成作品,從他們的笑容中感受活動的意義,張爺爺的女兒說:感恩協助者的態度非常友愛,而楊奶奶的兒子則感恩大家的奉獻、付出。
病友會主角是病人,家屬肩負照顧責任,多瞭解一種療法,就是多一份助力,黃盛璘講師說,藉視、聽、觸、嗅、味覺等五感刺激,可以改善和調整人的身心靈(五官),感覺植物特性並認識植物的保健功能,也可以發揮植物以溫柔的力量照顧的能量。
神經內科涂敏謙醫師強調,失智症病人的治療,除了早期發現並即時投藥治療,藉由專業人員,提供正確的非藥物治療方式,對病人日常生活功能,將有正面影響。
(文/游雅貴提供,公傳室整理;圖/鄧杰甫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