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醫生館》一念心做13年 簡守信院長敲響金鐘實至名歸
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主持《大愛醫生館》13年,4次入圍金鐘獎,今年一舉拿下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3700集的努力終於得到肯定,同仁與有榮焉,一早夾道灑花恭喜,簡院長在志工早會感恩 上人,會後並與同仁溫馨早餐會,分享他的獲獎心情。
廿五日金鐘獎頒獎的那一天,許多同仁與志工都在電視機前替簡院長加油,宣佈得獎的那一刻更是「開心得不得了」,周一志工早會上,院長室王人澍、許權振、蔡顯揚與莊淑婷等副院長率同仁代表夾道灑花,恭喜院長「跨界」敲響金鐘,成為「醫界第一人」。
志工早會上,簡院長跟 上人報告獲獎心情,坦言原本對得獎不抱希望,畢竟一起入圍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項的還有多位在電視界裡又用心、又漂亮,而且非常得到大家肯定的主持人,所以本來一直覺得「困難度很高,不可能得獎」,也很不好意思跟關心的同仁講說「不用抱太大期望。」但也因為大家這分心,所以在現場等待宣佈時特別緊張。
他說,在醫界能有這樣的因緣參與金鐘獎,非常感恩 上人指引,結合醫療、人文、教育,才能讓慈濟的醫療在臺灣能夠跟人家不一樣,「如果沒有 上人,這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一件事。」慈濟的一首歌「讓愛傳出去」最能代表簡院長的心情。
簡院長引用歌詞,做節目是「看不見的語言、摸不到的感覺,它是一顆小小的心願,希望大家健康、平安、永遠。」他說,做節目就是希望把醫療正確的知識散播給所有民眾,得獎是「仰著頭的喜悅,是說不完的感謝,是每天付出一點點,雙手合十,不在乎考驗。」他強調,「仰著頭」是忍住眼淚來感動、感恩大家。得完獎後仍繼續「讓愛傳出去」--「好像陽光溫暖你和我,讓愛傳出去,即使前方漫漫人生路,有 上人的祝福,沒有過不去的苦。」
看到簡院長獲獎, 上人也替他高興。 上人表示,愛是看不到而摸不著的,總是要真誠的付出,不只是在醫界,其實我們人類的本性之愛都讓他提升起來,所以感恩人文之重要的使命,真的真的感恩簡院長。
主持《大愛醫生館》的那一年,簡守信院長47歲,短短10分鐘節目,每周一到周五都有,做了13年,將近3800集,金鐘獎被電視人視為最高榮譽,簡院長「跨界」敲響金鐘,在電視圈與醫界都屬罕見。身為《志為人醫守護愛》主持群之一的內科部主任邱國樑,回想自己剛開始拿主持棒時,攝影機一開,腦筋一片空白的模樣,盛讚簡院長是奇才,完全沒有受過訓練,整個節目進行都是自己構思、企劃,掌握題材,還能得到跨界肯定,在臺灣醫界可說唯一且空前絕後。
最讓人佩服的是,多年來,簡院長在看診、開刀與醫院行政工作忙碌之餘,承擔起《大愛醫生館》,既沒有領主持費,還得自掏腰包看很多書。他說,背後支持他的力量是一位善良的乳癌病患,「明知病情嚴重,卻依然樂觀助人,為癌友打氣。」「想救卻救不回」的遺憾,支持簡院長在忙碌的行醫道路上,持續透過大愛電視傳播醫療衛教給更多人,因為「如果能幫助更多人意識到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再辛苦也值得。」
未來簡院長也希望能規劃推動落實「詳細詢問紀錄病患生活史」,由醫護同仁與志工協助,在病患等候門診時詳細詢問記錄,讓醫師根據生活史提供正確健康衛教,把透過電視傳播的衛教再帶回醫療。
(文/曾秀英、梁恩馨;/賴廷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