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誌搜尋
北大醫學部師生參訪 醫師導覽傳達醫療人文
台中慈院01公傳室-顏子翔
點擊數: 380
北京大學醫學部七十位師生五日參訪臺中慈院,師兄姊奉茶與手語演繹迎賓,教學部用心安排多位醫師實地導覽,內科部主任邱國樑以「感恩、尊重、愛」為題,分享慈濟推動骨髓捐贈、器官捐贈、大體捐贈愛的足跡,兩個小時緊湊行程,引領參訪師生瞭解慈濟醫療人文,學生對醫院隨處可見的慈濟志工,印象深刻。
臺中慈院急診黃正金主任的女兒黃富榆,曾告訴學長李岱儒:父親任職於「全台灣最大間的慈濟醫院」。於是臺大醫學系五年級學生李岱儒擔任「兩岸醫學生交流暨醫學論壇」接待總召時,特地安排了臺中慈院的參訪行程。五日這天,北京大學醫學部副主任李文勝教授率十九位教師、五十一位大學生浩蕩來訪,在例行的醫學領域外,多認識了慈濟醫療人文。
樂聲響起,師兄姊在五樓大愛講堂整齊列隊,奉上三好茶,劉家樺老師帶領師兄姊演繹「人間有愛」、「愛與關懷」手語,霎時間平靜了大家連日來在臺灣南北奔波的心,許多人跟著旋律唱和,大四學生劉蓉也跟著比起手語,參加學校手語社的他表示:慈濟人一起整齊比手語,感覺特別美!門診中的簡院長也特地抽空到場祝福學生:把愛與關懷的本質用在病人身上,是病人之福,更能獲得行醫的快樂。
邱國樑主任接著以「感恩、尊重、愛」為主題,透過「骨髓捐贈、大體捐贈、器官捐贈」介紹慈濟醫療人文,簡報中, 2001年蘇州首例骨髓捐贈的大愛新聞專題報導,至今超過十年的跨海情緣,慈濟骨髓中心已經搶救對岸一千多條寶貴生命;還有慈濟人多年以「身在垃圾場,心在蓮花池」的心耕耘環保,往生後更化無用為大用,奉獻身軀當大體老師……李文勝教授深受感動,特別在實地參訪前,叮嚀學生「好好珍惜時間。」
北京大學師生接續分成三組,由邱國樑主任、周少華主任、陳立修醫師帶隊輪動導覽門診區、加護病房、大廳、婦兒科病房門診區,留守在各定點的解說人員還有小兒科李敏駿主任、專科護理師徐慧冰、藥劑科陳建全股長、張淑美藥師、人文室劉豐足師姊,一一分享臺中慈院四合院建築的無聲說法、佛陀問病圖、電子叫號系統、自助繳費櫃員機、加護病房空間設計概念、福慧紅包的歷史、母嬰親善措施等,北大師生們從沒見過小菩薩澎澎車(嬰兒洗澡車)、彩色藥袋這樣貼心的設計,拿起相機不停拍照,看起來十分感興趣。北大醫學部醫學史教授王一方說:「很多設計都跟 證嚴上人的理念有關,我會再給學生補課,帶大家認識 證嚴上人。」
大學三年級學生馮標琪說:「走進慈濟醫院,那份寧靜的感覺特別舒服,也好寬敞,北京的醫院病人很多,根本容不下我們這麼多人順利走動!」也有學生發現穿著黃色背心的慈濟志工無所不在,離開前夕圍著邱國樑主任請教慈濟志工培訓、管理、定點服務訓練等問題?邱主任以醫院是這群 上人弟子的修行道場回應,大學四年級學生曹帥疑惑「志工不是也有自己的家要顧嗎?」他認為一定有很深的文化底蘊,才能讓志工投入時間與精神、服務病人,非常不簡單!
兩個小時參訪行程很快結束,北大師生們的心情還在餘波盪漾,開心留下大合影後,外頭的雨滴滴答答直落,莊淑婷副院長與導覽醫師、教學部同仁在大門口揮舞著雙手,送別一個個未來的醫師。遊覽車緩緩駛離,車上有人合十起雙手,向窗外的同仁微笑點點頭,彷彿那瞬間,纏線了彼此,道盡了他心中對慈濟短暫卻珍貴的回憶。
(文/梁恩馨;圖/梁恩馨、教學部陳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