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慈院專業團隊陪伴 失智病患家屬希望相隨
點擊數: 230
臺中慈院失智症中心團隊卅日舉辦「失智症病友會」,首場吸引近五十名病患與家屬齊聚一堂,專業的醫療主題外也有輕鬆的一面,醫護全程陪伴,互動中有歡笑、也有淚水,辛苦照顧失智病患的家屬體會自己「並不孤單」,重燃人生希望。


臺灣老年人口急遽倍增,失智症人口也隨之增加,研究報告顯示,年紀愈大比例愈高,每七秒就產生一位失智症患者,全台一年新增失智病友近六千人。家屬要接受親愛的家人逐漸變成陌生人的過程,是一項沈重的壓力。
臺中慈院成立失智症中心以醫療團隊提供完整照護,包括:醫師專業診斷與治療、個管師協助病患家屬諮詢、心理師進行心智功能評估,輔以社工師輔助社會福利照護、居家護理進行病患健康長期管理,團隊成員卅日全員到齊,提供失智症病患與家屬各項協助。
簡守信院長特地出席致意,他說,照顧的親友承受家人最大的改變,受苦也最多。在專業醫療團隊協助下,成立病友會以期提升照顧水準,也彼此說出心聲,大家互相鼓勵支持,不覺得孤單。
失智症中心為了讓失智症家屬了解、學習照顧失智症長輩技巧,提高照護品質,吸收最新醫學常識,安排神經內科黃慶峰醫師主講「淺談失智症的分類」,心理師林佩怡說明「讓回家的路更寬廣~學習如何照顧病患更要關懷自己」,涂敏謙醫師分享「怎樣吃才『顧腦』~談失智症營養補充。」
黃慶峰醫師從失智症的盛行率,談到有那些應該注意的警訊,並提出失智症候群的分類與目前可行的治療與預防,醫療新知提供家屬最專業的內容。
林佩怡心理師則以個案說明,鼓勵失智症家屬用第三者的角色跳脫出來,事實是「一個人沒辦法廿四小時顧一個病人,努力過了就好了。」不要陷在漩渦裡跳不出來,在自責中度日。她也手製「希望樹」的彩色葉子卡片,請與會病友與家屬寫一句話、一個表情送給身邊的人,結果很多病友的心聲「謝謝您」,感恩不離不棄的家人。也有人寫天天開心、早日健康,掛在希望樹上的一張張卡片,每張都是家屬的心願,期許大家未來的路不管要走多久,一定要懷抱希望。
涂敏謙醫師說,失智症的保健之道是多動腦、多運動,最好採地中海飲食,多參與社會活動,避免成為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三高族群。他從袋子裡不斷拿出花椰菜、橘子等新鮮蔬果示範,年輕的熱情引來滿場歡笑聲。
活動過程中,社區健康中心居家護理師游琇文、九樓病房護理長謝珮琪在現場隨時注意吊著點滴的病患,並給予協助。在輕鬆的氣氛中,也許是長久的沈重壓力得到釋放,一位媽媽忍不住掉淚,一旁的師姑志工及時提供依靠的肩膀與溫暖的擁抱。
在活動結束前,家屬就網路或是親友提供的訊息提問,由醫師一一作答。黃慶峰醫師提醒「知能存款」存得愈多,常常動腦筋的人就算罹患失智症,一開始的症狀也會輕一點,像是打麻將、下棋這類有時間壓力、有來有往的競爭互動遊戲就很適合。
失智症病患並不等於只能待在家中,黃醫師建議家屬,適當的把手鬆開,教會他們處理生活中的困難,讓他們去參加書法、跳舞、插花與電腦之類的活動,在社交生活中幫助他們信心十足的走出去。就算是喜歡安靜一點的內容,唸書甚至看電視,家人也可以跟他們談談感受、分享與反芻,讓生活比較豐富。
(文、圖/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