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誌搜尋
急診六小時臨終關懷 永留愛的篇章
搶救生命的急診室,八月十四日這天沒有倉皇不安的搶救,因為心蓮與急診護理長的同理心,牽起一個家庭安詳與親人說再見的善緣。李玉茹護理長用「愛一直都在」,在 上人行腳時報告了這個案例。愛也真的一直都在,十二月廿四日中午急診懿德家族聚會,神秘嘉賓蒞臨,他正是因為媳婦在急診緩和醫療後,接續慈濟緣份的林麗齡,這段愛的故事,將在這群有緣人中,字字寫進他們的生命大藏經。
媳婦芳綺已經離開四個多月了,林麗齡接到急診李玉茹護理長邀約聚餐時,仍是有些猶豫,但一如八月十四日那天中午的心情,不捨矛盾中聽進了護理長的話,讓媳婦得以善終,林麗齡還是信了跟玉茹護理長的緣份,帶了最小的孫子一起來到讓他生命轉彎的臺中慈院。
林麗齡說,她曾經參加慈濟委員培訓,但因兒子反對就中斷了。媳婦不是在臺中慈院治療,卻在生命將謝幕前,來到急診,因為全家人感受到團隊的溫暖,兒子態度轉變,反而鼓勵他參加慈濟活動。冥冥中媳婦幫他重新牽起了慈濟緣。
陳芳綺兩年多前發現乳癌,一直在醫學中心治療,八月十四日中午,救護車載著芳綺跟婆婆林麗齡來到急診,芳綺已經喘得無法呼吸,但林麗齡還是同意插管,盤算著情況穩定些,等兒子來了就可以轉回到醫學中心治療。看過許多生死拔河的李玉茹護理長能理解,但他心底還是捨不得幫他插管,因為這等於是繼續一場痛苦折磨。
當芳綺的丈夫李先生趕到,玉茹護理長暗暗驚訝「這麼年輕!」於是探了探病歷,「芳綺才六十九年次,比我還年輕啊!」原來是病容讓她看起來顯得蒼老,不禁感到惋惜,覺得病患這麼年輕就要往生,先生還得獨立照顧三個才幼稚園年紀的孩子,真的會很辛苦。幼年喪父的玉茹理解單親孩子未來必須面對的問題,興起了幫助他們的念頭。雖然言談中,李先生還是要積極處理,連一點緩和醫療的想法也沒有,但玉茹還是趕緊請來心蓮病房黃美玲護理長幫忙。
美玲護理長一見到芳綺,就明白時間不多了。透過團隊協商,同理家屬捨不得放手的心情,更傾聽家屬的願望,終於李先生哽咽說著,下個月是芳綺生日,很希望能再陪她過一個生日。陪伴膚慰讓家屬明白,過多期待可能增加芳綺更多痛苦與家人的遺憾,李先生終於不堅持插管。
於是團隊更忙了,因為臨終關懷的程序已經展開。三個孩子來到床前,黃美玲帶著孩子貼貼紙在媽媽手上,引導孩子畫畫,讓家人表達感謝與深愛,芳綺在臺北桃園的兄弟姊妹也趕來,大家幫芳綺更衣著裝戴假髮,讓他像個公主,家人團圓在病床邊合照,這是一輩子的紀念,孩子也把畫送給媽媽,讓愛一直跟在媽媽身邊。
六個小時,芳綺安詳揮別家人,但玉茹沒有揮別對這家人的關懷。頭七,卡片悄悄送到芳綺靈前,玉茹感謝芳綺與家人的信任,讓大家有機會用愛圓滿芳綺最後的人生旅程。
現代通訊科技LINE也串上彼此的問候,第十三天,李先生回饋感恩,謝謝玉茹讓芳綺最後一站,感受到全人照護的溫暖,擁有滿滿的愛。第五十天,李先生回饋,孩子想媽媽的時候,會請奶奶帶他們到屋外,看著天上的星星,因為護士阿姨告訴他們,想媽媽的時候就看星星,媽媽永遠會在星星裡,看著、陪著他們。雖然李先生說從臺北開車回臺中,想到太太還是一路哭,但他面對孩子、面對母親,還是會儘量顯示他的堅強。
第一百一十三天,李先生錄下給 上人的感恩,謝謝慈濟、醫護團隊,他說未來也要秉持幫助別人過更好生活的精神,帶領家人、小孩,一起面對未來的悲歡離合。
第一百卅天,林麗齡與小孫子在急診團隊、懿德爸媽圍繞中,一起用午餐,熱情溫暖遠遠勝過寒冷的天氣,看著年幼失恃的孩子一臉純真,或許這段急診室六小時的因緣,他將來憶起再仰望星空,會是生命的一道湧泉。急診緩和醫療過程中的每位有緣人,生命大藏經也將永留這頁篇章。
(文/公傳室、圖/李玉茹提供、馬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