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誌搜尋
《法華經》分享會 同仁親近佛法增歡喜
臺中慈院「《法華經》分享會」十二日登場,靜思書軒幽靜的空間坐滿嚮往親近佛法的同仁,簡院長與多位同仁全程參與並共同討論,體會法親攜手精進的歡喜。
《靜思法髓妙蓮華》序品一到三冊是今年培訓新發意菩薩的必讀經書,人文組為了讓同仁在閱讀經書同時,更能接近其中的奧義,規劃「《法華經》分享會」,邀約神經科主任曾啟育提供多年研讀經文心得。
午休時分,本是很多同仁閉目養神的小憩時間,簡守信院長與近30位同仁主動報名、熱烈討論,法親們相聚親近經典,聽曾啟育主任引經據典解讀《法華經》,拉近同仁與經典之間的距離。
曾主任說,《法華經》為《妙法蓮華經》簡稱,是大乘佛教講的菩薩法與菩薩道,上人體悟《法華經》並將經文內容融入,繼而開創慈濟世界。經文教育人們行菩薩道,跟 上人慈示弟子走入人群,實踐「為佛教、為眾生」的用心異曲同工。
簡院長肯定曾啟育主任具備能讓經典活過來的力道,同時也分享他對佛教的看法。院長說,很多人以為「大乘佛教」相對「小乘佛教」,似乎有種「小乘佛教」只求個人成就,不理眾生的意味,其實二者在佛教發展上不太一樣,「大乘佛教」的發展跟延續佛陀精神--任何人都可以成佛有關,但「小乘佛教」也有其價值與精神。
簡院長表示,佛教很活的,有佛教1.0、2.0、3.0不斷更新,如果佛教沒有東傳,就一直是0.0,佛教是在東傳後進入中國,後續才加上儒家思想,這就是上人的思想,合在一起更有生命力、更有價值的提升。
「了解佛教,是提升個人的好事,我們從中得到往上提升的成果,對人更好,何樂不為? 上人期許大家透過交換心得,從中體會其中的道理,不要把佛教看得遙遠,跟人世沒有關係,這種想法不是人間佛教。」簡院長勉勵同仁,在臺中慈院親近《法華經》,要讓醫病互動具有生命力、生活感,具有未來性的宗教哲理,感動會更加深刻。(文、圖/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