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團隊家訪 努力讓病人吃得下 安心做化療
臺中慈院醫療團隊擔心胃癌病人小貞(化名)吃不下,六月廿二日赴南投家訪,在歡樂溫馨氛圍中衛教如何增加營養吸收,為後續治療提供正面鼓勵的力量。終於在一周後,順利讓病人繼續來院化學治療。
小貞與醫療團隊結緣,源自於2017年底突如其來的無常,當時年僅37歲的他確診胃癌,面臨生命的急轉彎,以職場上一貫的幹練,鎮定上網做功課,實際前往其他醫院,詢問多位醫師第二意見,讓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是臺中慈院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不但仔細檢視資料,全盤了解病情外也篤定說明處理方式,讓人格外放心,當下確定在臺中慈院治療。一路走來超過 2年半,小貞病情起起伏伏,余政展主任始終用心照料,視症狀變化需求,會診中西醫療相關科別醫師共同處理。
在余主任眼中,小貞是個性開放、可以直接討論病情的病人。知道小貞在家面臨「吃不下」的問題,余政展主任很關心,與中醫部醫師馮紀新共同率個管師、專師及社工師等團隊多位成員,透過家訪進行營養衛教改善他食慾不振的問題,了解病情再做進一步調整。
胃癌病人術後營養的補充很重要,但小貞「體重剩下不到32公斤」,眾人共同討論「該怎樣讓他長肉?」其中一種方法是「以高蛋白質飲料少量多餐,增加吸收」,小貞卻滿臉的猶豫,直說不合口味吃不下,個管師吳淮竹提供另類吃法:高蛋白質飲料先放進冷凍庫冰過,用挖勺當冰淇淋吃,小貞聞言表情瞬間放鬆,直說「好歐,好像可以試試看。」小貞的父母也特別高興,不時眨眼謝謝大家想方設法,勸孩子多吃東西。
馮紀新醫師曾經以中藥合併針灸,有效提升小貞食慾,他所認識的小貞「個性積極樂觀,即使年紀輕輕遭逢大病,仍能面對並主動參與治療互動討論的過程,主動回饋治療後的種種變化,並能調整生活作息,是個很好的病人。」此次探視除了依其體質提醒相關飲食事項,並分享醫療訊息--「中醫最好的止嘔方式是扎針或按壓內關穴,而且是在打化療藥物前一小時下針是最佳時機。」小貞很清楚化療病人最怕的噁心感,馬上預訂七月住院治療「一定要試試」,原本嚴肅的醫療話題在你一言、我一語熱烈討論中顯得格外輕鬆。
家訪後一周,小貞依約來住院化療,病房中的他身上接著化學治療管線,面對查房的余主任特別高興,直說「能如願住進單人房就是最開心的事」,首次嘗試化療前扎針,止吐效果也讓他很滿意。
小貞自稱是機車病人,不只找醫師要貨比三家,也總想把所有治療弄清楚,他選擇以樂觀的態度面對這場生命的拔河,要與團隊每位成員一起努力,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文、圖/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