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誌搜尋
三義中醫醫院啟業在即 中西醫、長照成就往診
慈濟醫療體系第一家中醫醫院,2020年10月27日在苗栗三義動土,在鄉親殷殷期盼中預計今年(2022年)12月啟業。8月6日慈院團隊與苗栗師兄姊座談,立願今年辦理100人往診,希望中西醫整合,加上社區關懷,在啟業前讓大家都可以知道。
8月12日中午過後簡守信院長、莊淑婷副院長、中醫部中醫家庭暨社區醫學科主任鄭宜哲、大林慈院中醫部主任葉家舟前往三義,因為地址尋找不易,團隊來到慈濟園區工地集合,由長照同仁引導前往。首先來到溫先生家中,當區師姊已蒞臨等候。68歲溫先生雙下肢及左腳趾皆有傷口、水腫嚴重,傷口惡化快速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傷口癒合速度慢,診斷為靜脈曲張潰瘍,行走時步態不穩,需使用單拐。
慈院中西醫整合團隊前往三義往診(賴廷翰攝)
簡守信院長檢視傷口,莊淑婷副院長用手機協助打光。(賴廷翰攝)
溫先生雙腳都穿著彈性襪,簡院長:「你靜脈曲張,襪子夏天這麼熱穿得住,很厲害」。莊副院長用手機協助打光,簡院長蹲下身脫去彈性襪,拿開傷口上的膠帶及敷料,發現傷口癒合緩慢,邊處理傷口,簡院長邊告訴溫先生,使用敷料反而不利傷口癒合,並教他用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再用紗布包覆即可,也提醒先不必穿彈性襪,以利傷口癒合。溫先生聞言:這樣就可以省下很多敷料的錢。簡院長同時叮嚀要會照顧自己,簡單的換藥等可以自己處理,不用等照服員來幫忙。溫先生告訴院長右手肌腱發炎,葉家舟主任運用中醫方式,先推拿接著針灸,讓右手增加反應能力,也提醒要多動多復健,逐漸恢復功能。
簡守信院長檢視傷口同時叮嚀傷口照護原則。(賴廷翰攝)
大林慈院中醫部主任葉家舟幫溫先生針灸增加右手反應能力。(賴廷翰攝)
第二站來到80歲葉先生家,110年春節前在庭院行走跌倒,導致右髖骨骨折有換過人工髖關節,目前行走需使用拐杖,簡院長在查看葉先生大致狀況,量測血壓後,請他起來走動看看,院長鼓勵他:儘量多走動,活動對身體整體的幫忙很大,肌力對年紀大的人很重要,但要小心不要跌倒。莊副院長告訴葉先生及家人,三義中醫院預計12月啟業,到時候可以讓中醫治療及調理。葉先生聽了之後:12月喔,還這麼久。可見當地鄉親的需求殷切。三義志工陳衍儒師姊說:三義屬於苗栗縣,苗栗縣是醫療資源比較缺乏的地方,老年人口很多,年歲大了就病痛比較多,他們現在在一個醫療缺乏的地方,要常常跨縣市去就診很辛苦,我們三義中醫院十二月就要啟業,應該是我們鄉親的一個福音、一個福報,大家一定會很高興。尤其是中西醫合療,這個是真的有必要,因為五千年文化的中醫,一定有很深奧的一個醫理在,能中西醫合併,是我們鄉親的福報,我們很期待這一天趕快到來。
簡守信院長及葉家舟主任檢視葉先生身體狀況及量測血壓。(賴廷翰攝)
簡守信院長及葉家舟主任檢視葉先生身體狀況及量測血壓。(賴廷翰攝)
簡守信院長鼓勵葉先生多走動。(賴廷翰攝)
簡守信院長檢視葉先生大腿肌力狀況。(賴廷翰攝)
簡院長說明往診跟以往不一樣的地方:往診對象經濟狀況相對不差,因此師兄、姊未必知道他們遇到醫療困境,透過長照系統,就知道哪些對象有疾病一直解決不了、傷口一直癒合不了,經由中西醫整合幫忙的結果,讓傷口癒合,疾病疼痛減輕,最重要的觀念就是整合。
大林慈院中醫部主任葉家舟首次參與中西整合往診,表示真的是盛況,大家合和互協來治療病人,看到病人的需求,然後推薦病人相關的治療方式。他認為這方式全臺應該算第一了。他也表示這樣往診的效益會比單獨中醫或西醫更好,也讓中西醫師更了解病人的狀況,讓病人恢復得更快。
慈濟志工為三義蓋醫院努力許久,陳衍儒師姊感恩院長跟副院長及團隊,在中午休息時間,奔波為鄉親服務,他頻頻表示:我們真的覺得沒有看過這樣的陣容哎,中西醫合療真的很需要。
三義中醫醫院啟業在即,慈院團隊結合長照走入社區。(賴廷翰攝)
三義中醫醫院啟業在即,慈院團隊結合長照走入社區。(賴廷翰攝)
簡院長期望:中醫院如果只定位成老中醫的情形就叫中醫0.5,我們要做到是中醫2.0,希望跟上現在社會需求,就是長照、養生做一個最好的結合,一定要走入社區,才能達到上人對中醫醫院的期許。葉家舟主任也說:將來三義中醫院開幕,會積極去拜訪長照戶或病人,儘量維護山城鄉親的健康,還有苗栗縣居家醫療的需求。
(文、圖/賴廷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