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誌搜尋
張滋圃醫師勤做頭暈研究 獲2015年神經學會雜誌最佳論文
很多人從小到大備受頭暈折磨,病情發作時天旋地轉,卻找不出原因,臺中慈院神經內科張滋圃醫師對「頭暈」領域很有興趣,他研究發現反覆發作的良性暈眩病人,檢查不出特定原因時,從小就比較會暈車,推論頭暈原因跟基因遺傳的關係,他的研究獲二○一五年神經學會雜誌最佳論文榮譽,也替自己的臨床工作找到答案。
張滋圃醫師在臺中慈院的神經內科醫師群,以治療「頭暈」見長,論文研究也有卓越表現,屢獲臺灣神經學會雜誌發表肯定,二○一四年得到學會優秀論文,二○一五年則獲選最佳論文。
張滋圃醫師指出,臨床上,許多病人有反覆發作的良性暈眩,所有檢查都做過,無內耳障礙或腦病變,查不出特定原因,但他們都有共同特質:1.容易有偏頭痛2.從小易暈車3.親人容易有類似毛病,這樣的暈眩和基因遺傳有關,所以才會一直醫不好。女性、男性比例為七比一。
他說,當同一種病人多時,會發現各式各樣的臨床現象,從前的論文或教科書有時可找到答案,但愈做愈深時會發現有很大一部份從前人研究中找不出答案,想解決看診時的疑惑,於是自己做論文找答案。
這次論文探討的主題是:從小容易暈車的人,長大後也比較會發作良性暈眩,張滋圃醫師證實兩者之間的關連性。他表示,大多數人認為小時候暈車是一種生理現象,跟其它疾病沒有關係,但臨床問診頭暈病人時發現,容易有反覆暈眩的人,小時候比較容易有暈車問題,有人長大暈車就好了,有人則一直持續,似乎是本身的體質(基因遺傳),跟外界環境或是跟自己的生理狀態交互作用的結果。張滋圃醫師於是做一個回溯性的研究,看看是不是小時侯容易晕車的人,長大後易有良性暈眩?
這項研究比較反覆發作的良性暈眩跟美尼爾氏症,發覺沒有聽力問題的暈眩病人,確實容易有暈車問題,美尼爾氏症的病人則少見暈車。可見暈車本身就是這類良性暈眩的危險因子。
張醫師要感恩臺中慈院研究部和神經內科的支持,才能獲獎,也希望院方能繼續以行動鼓勵對研究有興趣的醫師,繼續他們的研究之路。
(文、圖/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