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車禍、健忘、婚姻瀕危 竟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惹禍
30歲王先生約會遲到是常態、記不住太太交待的事、工作事項常丟三落四,還老是在十字路口發生車禍。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蕭亦伶醫師詳細會談與診察,確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病人,給予用藥治療加上專注力技巧訓練,出現戲劇性變化,王太太特地登門感謝醫師「還她全新的先生」。
校園常被討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個案典型,其實不少成年人也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不自知,導致家庭瀕臨破裂,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蕭亦伶醫師指出,王先生起初至身心科就醫是情緒焦慮,第一次就診拄著拐杖進診間。他說,自己容易緊張、長期失眠,且常常發生大大小小意外傷害和車禍,原因是經常漏東漏西,忘記他人交待的事情、約會上班經常遲到、錢包鑰匙經常遺失,因為這些層出不窮的狀況,已經影響工作狀態,夫妻關係和自己的情緒。
蕭亦伶醫師深入問診發現:王先生常在路口發生車禍,換紅燈時,正晃神的他騎車就闖過去;綠燈亮了他卻還發呆被後面車子追撞。這些情況,從小時候就有,容易分心,粗心忘記,學校功課即使花很多時間唸都還是會忘,因為這樣,小時候過的非常不愉快,因為即使自己很用功,花很多時間唸書,仍然達不到預期成績,父母也很失望,導致對自己越來越沒自信。
病患結婚後,另一半也不斷抱怨,約會老是弄錯時間,每次交待買東西,不是弄錯就是買漏,質疑王先生一定是不在乎,才總是忘了時間、記不得老婆講的話,婚姻差點亮紅燈。詳細會談,做量表、心理測驗後,蕭亦伶醫師診斷王先生是容易分心,不是真的不在乎,這都跟注意力不足有關。「以前從來沒有人告訴我是這個病,所以自己一直生活的很挫折」。一開始王先生抱著幾分懷疑,經過藥物與輔導治療,整個人出現戲劇變化,不但約會準時,交待的事也都順利完成,最重要的是,專心行車交通安全無虞,不再發生車禍。跟老婆的關係越來越好,工作也越來越順利。
王太太特別陪先生回診,「謝謝醫師還給他全新的先生,我終於知道先生不是故意不在乎我說什麼,而是他真的容易分心忘記」,夫妻關係愈來愈甜蜜,一年後懷孕。像王先生這類「注意力不足」型,從小到大吃很多苦,除容易分心,常見症狀還有:個性焦躁、煩躁,一小時演講也坐不住,桌面散亂,做事沒組織,沒辦法準時完成案件,常忘東忘西,丟掉錢包、手機,在同事、主管眼中被認為不積極、不認真工作的屬下。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臺灣盛行率7-8%,男女比 2:1,轉介門診治療比率男女比9:1。蕭亦伶醫師表示,研究顯示,遺傳性病因高達75%,來自基因影響,造成大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像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不穩定。避免孩子長大受苦,蕭亦伶醫師建議家長多觀察孩子生活行動,必要時與醫師多討論。
環境因子也很重要,蕭醫師建議家長,減少讓孩子喝市售飲料,降低攝取色素、防腐劑等食品添加物的機會,吃天然食物,不要吃加工食品,太鮮豔的玩具、吸管也可能鉛中毒,以免影響孩子注意力與腦部發展。
附註: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特徵
注意力不足 | 過動 | 衝動 |
---|---|---|
粗心、不易注意細節 | 動來動去 | 搶答 |
講話好像沒在聽 | 坐不住 | 無法等待 |
有困難把事情或功課做完 | 跑跑跳跳、爬高爬低 | 打斷別人的話或活動 |
難以規劃活動 | 無法安靜遊玩或活動 | |
時常逃避、不喜歡需長時間持續專注的事 | 忙不停 | |
遺失東西 | 話很多 | |
忘東忘西 | ||
易受外界刺激而分心 | ||
很難維持注意力 |
家長與老師可以這麼做
家長 | 學校 |
---|---|
分段寫作業 | 安排座位 |
檢查表 | 小老師 |
一次交代一件事情 | 適當走動 |
簡單化念書環境 | 鼓勵 |
提醒 | 提醒 |
鼓勵 | 正向同儕關係 |
早餐/飲食 | 行為觀察與紀錄 |
情境演練 | 與家庭/醫師連結 與學校/醫師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