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內科-肺炎衛教指導單
壹.什麼是肺炎
肺炎是因致病原入侵下呼吸道引起肺實質的發炎反應,指由感染細菌、病毒、黴菌或結核菌等病原引起的急性肺部發炎。
貳.症狀
發燒、全身不適、倦怠、寒顫、頭痛、咳嗽(乾咳或有痰的咳嗽)、呼吸短促、胸痛、心智改變。
叁.併發症
肋膜炎、肋膜積液、膿胸、肺膿瘍、心內膜炎、關節炎、腦膜炎、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
肆.肺炎患者生活應注意事項
一.應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服藥,切勿自行調整藥物劑量。
二.如發生痰量增加、顏色變黃、變黏稠、發燒、咳嗽、呼吸困難加劇、意識混亂、或嗜睡等肺部感染之症狀,應立即就醫。
三. 勿到公共場所,儘量避免和感冒(有上呼吸道症狀)的人接觸,注意個人衛生且勤洗手。
四.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應適時添加衣服避免受寒。
五.肺炎的高危險病患(如:5 歲以下或 50 歲以上、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可以在醫師指示下施打肺炎雙球菌疫苗。
六.飲食
適當的營養狀況可以減輕呼吸作功,並可增加身體抵抗力、可採用高蛋白、高熱量飲食、若有其他疾病需做飲食上的限制時,需再與醫師或營養師討論,並注意水份補充。下列飲食原則可供參考:
(1)選擇簡單、富變化且方便烹調的食物。
(2)採少量多餐。
(3)在熱量提供方面,可在飲食中增加不飽合脂肪酸如植物油。
(4)足夠的水果、 青菜,養成規則的排便習慣,預防便秘以免阻礙呼吸。
七.家屬或看護定時為病患做胸部叩撃以助痰液排出。胸部叩撃(拍痰)方法如下
(1)餐前 30-60 分鐘叩擊,每次 3-5 分鐘,每天 3-4 次。
(2)手指合併彎成杯狀,手腕屈和伸規則扣擊,叩擊時會發出「波波」聲,叩擊痰聚集部位。
(3)叩擊方向由下往上,每分鐘約 180-300 次的速度叩擊,叩擊後痰液會鬆動以利痰液咳出;睡前及早上醒來做效果佳。
(4)不可叩擊骨頭突出處、脊椎骨、胸骨及腰部。
(5)注意臉色若有臉色發紫、呼吸困難應暫停,並清除口鼻分泌物,待呼吸平穩改善後再執行叩擊,必要時氧氣使用
八.預防感染
(1)在感冒流行時或身體抵抗力較弱時,勿到公共場所及避免和感冒的人接觸。
(2)要有良好的營養狀況、充足的睡眠及適度的運動,以增加抵抗力。
參考資料
林貴滿、李滿梅、林惠娟、洪麗珍、譚容瀅(2006)•內外科護理技術六版,台北:華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