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陳代謝科-糖尿病照護-糖尿病患與運動
一、運動的好處
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會比一週運動五次的人高出五十倍的心臟血管疾病風險,規律運動及合適身材者,比不運動者,比較少發生冠心病。對於糖尿病患者除了以上效益之外,運動更被稱為「糖尿病的天然基因療法」,它可增加血中葡萄糖利用率、調整口服降血糖藥及胰島素的需求量、增加胰島素敏感度、減重、維持血糖穩定等健康效益。
二、糖尿病患者從事運動時應注意事項 糖尿病患者從事運動時應注意事項
1. 血糖控制不良者,運動前血糖高於 250mg/dl(或常發生低血糖,如血糖低於 70 mg/dl),不宜運動,需等血糖控制穩定,才可以開始運動。
2. 周邊神經病變者,不建議負重運動,如游泳或固定式腳踏車,穿有氣墊運動鞋及運動棉襪,預防不必要擦傷水泡發生,運動後要檢查足部並保持乾燥。
3. 建議運動時間最好在飯後 1-2 小時,避免餐前及傍晚時間做運動,以預防低血糖危險,若您使用胰島素注射,應了解胰島素作用高峰期,並避免在此時運動以防低血糖。
4. 運動時,糖尿病患者應攜帶糖尿病護照或糖尿病識別卡(內容包括姓名、電話、住址、平時就醫醫院、醫師姓名、藥物種類與劑量)及含糖飲料、餅乾,當有意外發生時方便他人協助。
5. 運動前、中、後要補充適當的水分,因為脫水對血糖濃度以及心臟功能會有負面影響。
6. 避免在極端溫度、天候不良時、或在偏遠地區運動,防止發生意外。
7. 運動過程中出現胸悶不舒服等現象必須馬上停止運動並休息及觀察,如症狀持續必須就醫。
8. 預防運動後血糖過低情況,在長時間或激烈運動後必補充食物,若有進行全天性健行、登山、自由車活動等,建議每 30 至 60 分鐘,攝取少量點心以防低血糖現象發生。
9. 每次運動時都要記得以下三個步驟,第一:暖身運動(5-10 分)、第二:主要運動(20-30 分)、第三:伸展緩和運動(5-10 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傷害,達運動健康的目的。
三、運動原則
1. 與醫師討論,配合生活作息,選擇適合自己病情的運動,但須考慮其種類、時間、次數及強度等。
2. 種類:能增加肌肉使用氧氣,以有氧運動最佳,可選擇中等強度耐力的運動,例如有氧舞蹈、游泳、快走或慢跑、騎腳踏車,其他有訓練肌力的重量訓練,如拉啞鈴。
3. 時間及次數:最好在飯後 1-2 小時。每週至少五次,每次約 20-40 分鐘,並要規律及持續運動,效果較佳。
4. 強度:以心臟能負荷的程度為原則,目的在於運動時心跳速率達到其最高心跳速率的 60%至 85%。
最高心跳速率計算方式:最高心跳速率 = (220-年齡)X(6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