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科-小兒泌尿道感染衛教
點擊數: 383
小兒泌尿道感染衛教
泌尿道感染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發生率僅次於呼吸道、腸胃道引起的感染。其原因除了先天性泌尿道畸形之外,往往可能與家長的照護及小朋友的衛生行為息息相關。
症狀:
年紀較大的孩子可能出現頻尿或抱怨小便疼痛、下腹痛、腰部酸痛、血尿等症狀,易讓人聯想到可能為泌尿道感染而行更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
嬰幼兒尚無法清楚表達,故常見的症狀如下:
• 無明顯的腸胃道、呼吸道症狀卻有不明的發高燒、寒顫。
• 煩躁不安、易哭鬧;活動力下降、嗜睡。
• 輕微腹脹、食慾減退、嘔吐、腹瀉。
• 尿液顏色或味道及尿道口有異常分泌物等改變。
• 新生兒則可能以反覆吐奶,生長遲滯或黃疸消退緩慢來表現。
注意事項及預防措施:
• 父、母親在更換幼兒尿布前、後需洗手。
• 勤換尿布,保持清潔及乾爽,更換時需確實擦乾臀部及會陰部才可包上尿布。
• 更換尿布時不論男生或女生皆應由前往後擦拭,才能避免將肛門附近的細菌帶往尿道造成污染。
• 沐浴清潔時,男生要將包皮往腹部方向上推,沖洗龜頭,清洗完再將包皮推回;女生則需將大、小陰唇撥開由前往後清洗,以免皮膚皺摺處易因此藏污納垢。
• 小朋友沐浴時盡量採用淋浴方式避免坐浴,勿讓嬰幼兒浸、泡浴時間過久。
• 教導小朋友約 2-3 小時如廁,排空膀胱的重要性,避免憋尿。
• 鼓勵小朋友多喝開水,攝取充足的水份並且可增加排尿的次數。
• 上廁所前、後應養成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
• 選擇棉質、透氣的內褲及尿布,避免潮濕,減少細菌孳生。
• 家長對於內褲的選擇及尿布的包裹應避免太小或太緊。
• 可適時攝取果汁以酸化尿液,如:維生素 C、蕃茄汁、蔓越莓汁。
• 需依醫師指示按時服用抗生素,勿隨意自行停藥並定期返院複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