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外)科-失智症患者問題行為的處置原則
點擊數: 273
失智症患者的問題行為
失智症患者在疾病過程中,最早出現的症狀即是認知功能的減低,也就是定向感、記憶力、思考能力、判斷能力等等變差,當患者只有認知障礙時照顧者多半都可忍受,若出現嚴重的異常行為時,可能會讓照顧者感到非常困擾,因為這些行為可能危及患者本身,也可能會使照顧者覺得無法有效處理而產生挫折,故如何評估問題行為、了解問題行為、給予適當的護理處置對於失智症的照顧是很重要的。
◎導因:
1.個案方面:如身體不適或生理需求(肚子餓、想上廁所)、認知功能退化、有壓力感或挫折感、妄想或幻覺、找尋家屬等。
2.環境方面:環境擁擠、刺激源過多且吵雜、環境改變、令住民感到害怕或討厭的環境刺激、陌生環境等。
3.其他:主要照顧者改變或照顧不良
◎問題行為因應技巧
1.評估引發問題行為的原因並避免再發生
2.當出現躁動不安情形時,給予安撫情緒、按摩舒緩其不安
3.減少過多環境刺激源,提供簡單且易了解的環境並傳達重要的現實訊息
4.保持冷靜及溫和肯定的態度面對,並予接納及包容,勿質問患者或與其爭辯
5.運用溫和安靜活動轉移注意力
6.多說可以做的,代替「不可以怎樣」
7.維護環境安全,可戴連絡手鍊或掛牌預防走失並避免個案使用門的機會
8.允許個案於安全範圍且空間充足下遊走,沿路可放吸引人的物品
9.維持白天足夠活動量,消耗其精力並減少刺激性食物攝取
10.於傍晚及夜晚可加強光線照明,減低其不安
11.若個案有藏匿物品情形,可協助找出以減少猜疑
12.可與醫師討論,必要時藥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