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副食品(New)
一.添加副食品的理由為:
(1)提供熱量、鐵質及維生素。
(2)為幫助嬰兒適應各種不同的固體食物做準備。
(3)提供缺乏之微量元素如鋅、銅、鐵。
(4)最重要的是訓練嬰兒的咀嚼能力,以避免日後造成偏食。
二.添加副食品之分期:
1.四 ~六個月(流質食物階段):最適當的食物有果汁、菜湯、米麥糊,而且最好配合每個嬰兒之神經肌肉反射發育,開始使用湯匙練習餵食。
2.七 ~九個月(半固體食物階段):寶寶 7 個月後可提供富含蛋白質的肉、蛋黃、豆類等。讓寶寶從肉汁(湯)開始嘗試肉的味道,可用雞骨加蔬菜一起熬成高湯。果汁、菜汁每天可增加到 30c.c.,米、麥糊可吃到 80 公克。此外,可用湯匙挖出香蕉、蘋果、木瓜等果肉成泥狀(果泥),把蔬菜煮爛取出壓碎(菜泥),取出煮熟之蛋黃加水調成糊狀(蛋黃泥)來餵小寶寶,馬鈴薯泥(煮熟壓成泥狀)也可配合吃。
原則上,果泥、菜泥每日約 30 公克,肝泥可吃到 50 公克左右。
肉類(裡脊肉刮成肉泥再煮熟)、肉鬆、魚鬆、魚肉、豆腐、豆漿可隨方便及嬰兒喜好,逐漸給予。
蛋黃可從四分之一個吃起,增加到每天兩次,有時也可混在米、麥糊中一起吃,全蛋要十個月後方可吃。
稀飯、麵條、麵線、麵包吐司、鰻頭都可適量開始練習吃,亦可數種混著吃,例如碎菜肉稀飯。
3.十 ~十二個月(固體食物階段):除原來吃的食物應增量外,可開始吃乾飯、全蛋(用蒸的最好),蔬菜亦可剁碎後食用。
三、嬰兒副食品添加新食物的基本原則及注意事項:
1.一次只能餵食一種新的食物,且應由少量開始試吃:濃度也應由稀漸濃。且每次只單獨選擇一種吃,適應後再吃另一種。
2.每吃一種新的食物時,應注意寶寶的糞便及皮膚狀況。若餵食二至五天有不良反應,如:腹瀉、嘔吐、皮膚潮紅或出疹等症狀,應立即停止食用該種食物,並帶寶寶去看醫生,以確定過敏原。
3.最好將固體食物盛裝於碗或杯內,以湯匙餵食,使寶寶適應成人的飲食方式。
4.最好讓寶寶養成吃固體食物再喝牛奶的習慣。
5.製作固體食物時,最好以天然食物為主,儘量不用調味品。
6.製作固體食物時,除應將食物及用具洗淨外,雙手也應洗淨。蛋、魚、肉、肝要新鮮且煮熟,注意清潔。
7.一歲以前盡量挑較不會引起過敏反應的食材,例如:白米、南瓜、蘋果、波菜等。
8.如真的沒有時間調製副食品,可使用罐裝嬰兒食品,但要注意保存時效。成人之罐頭食品口味太重,不可給嬰兒吃。菠菜、甜菜、蘿蔔含多量硝酸鹽,也不適合一歲內嬰兒。
9.若購買市面上現成的嬰兒食品,除用具及手應洗淨外,應注意其有效期限,開罐後的嬰兒食物若不能當時吃完,可冷藏於冰箱中,並於 24 小時內食用,吃不完則應丟棄。
10.寶寶不舒服或打預防針時,暫時不要添加新的副食品。
11.餵食寶寶應以輕鬆愉快的態度,有耐心的餵寶寶,千萬不要強迫餵食。餵食時,食物應放在舌部中央,便於吞嚥,開始時嬰兒可能將食物吐出,此不表示其厭惡該食物,而是吞嚥技巧不夠純熟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