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療護-疾病末期照護厭食
一、定義:
「吃不下」是臨終過程常見症狀之ㄧ,癌末病人因腫瘤細胞分泌抑制食慾的細胞激素,並消耗體內的醣類、脂肪與蛋白質,因而造成病人消瘦。造成厭食的原因很多,包括:腫瘤本身的因素、疼痛、胃排空能力降低、便秘、噁心、嘔吐、黏膜潰瘍、吞嚥困難、憂鬱、口腔念珠菌、味覺異常、口乾及治療相關問題等,而引起食慾不振或吞嚥困難的情形。
二、症狀:
食慾不振、吃不下、體重下降。
三、照護方法:
(一)食物準備及注意事項
1. 少量多餐:食物選擇可試試新的食物、口味偏重或病人喜愛的食物。
2. 製作軟質入口即化、易吞食之食物,如蒸蛋、布丁、果凍、牛奶、安素冰塊。或是黏稠食物如:稠稀飯、麵線糊、燕麥粥等,容易嗆到時液體可加上「快凝寶」避免嗆到。
3. 進食高熱量食物,增加體力如冰淇淋、巧克力、蛋糕、蛋塔等。
4. 口乾舌燥不想進食者,可喝微酸的飲料或果汁,如鳳梨、檸檬汁(加冰塊尤佳)、含小冰塊可刺激唾液分泌,或是甘草薄荷茶,減少口乾的感覺。
5. 進食多寡不影響生命期長短 不影響生命期長短,不想吃是因為身體走下坡,已經不需要這麼多食物。長期臥床病人所需熱量,比一般正常活動者需求少,故當病人覺得餓時再給病人餵食,不要強迫病人不餓時吃東西,因為消化功能差的腸胃道,無法消化而堆積在胃中,造成腹脹、噁心、嘔吐等不適。更重要的是強迫他吃東西,造成病人心理的負擔,愛與關懷可以用其他方法表達。
(二)環境準備
1. 增加進食的氣氛與創意:讓病人從病床上移至餐桌,並與家人共同用餐,有足夠時間慢慢吃,使用較小碗盤或精緻的餐具,讓病人可吃完,增加病人成就感。有時也在食物上多點裝飾,使食物更可口及吸引人。
2. 容易疲倦者,在精神好時進食,每天的早餐是最好的時機。或是於餐前一小時做半小時輕度運動來刺激食慾。柑橘類精油也可以增加食慾。
3. 飯前口腔護理可以降低疼痛增加食慾,因口腔或喉嚨內有潰瘍疼痛可以先止痛再吃,避免吃熱的食物、湯以減少疼痛。
4. 進食時宜採坐姿 60-90 度進食。當吞東西或喝流質食物會咳嗽,即為嗆到,容易有吸入性肺炎情形。
(三)需要給予點滴嗎?
視病人情形而決定,若因嘔吐或是腹瀉引起電解質不平衡時,則需要給予靜脈點滴,若是有瀕死現象產生時,心肺功能會漸漸衰退,給予多餘的水分,無法吸收營養反而增加病人的心肺負擔。可能增加腹水、胸水或肢體水腫的情形,而造成更大的負擔,因此,需要評估靜脈營養對病人的利弊,讓病人得到最佳的照顧品質。
(四)需放置鼻胃管餵食嗎?
沒有一定的方式,需要依病人情況而決定,對於中國人而言,食物就是愛與關懷的象徵,但若病人因病程進展而吃不下時,即使放置鼻胃管,往往對體力幫助有限,反而增加病人的不適。是否放置鼻胃管,需考量病人本人對鼻胃管的接受度,以及病程進展狀況而定,使親人獲得舒適且人性化的照顧。
四、參考文獻:
1. 王英偉(2009)・安寧緩和醫療臨床工作指引 安寧緩和醫療臨床工作指引・台北:安寧照顧基金會。
2. 劉景萍、蔡麗雲(2012)・腸胃道問題與照護(頁 7-3)・安寧緩和護理學(三版)・台北:華格那。
3. 黃裕雯(2012)・瀕死現象與處理及終末期脫水(頁 313-315)・安寧緩和療護・台北:華杏。
<如有任何需要及問題歡迎詢問護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