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德家族歲末相伴 台中慈院擁抱愛、迎挑戰
歲末年終之際,台中慈濟醫院舉辦懿德感恩會,不僅是對志工一年來辛勤付出的感恩,更展現出慈濟大家庭彼此關愛、凝聚力量的精神。儘管慈濟近期面臨外界的誤解與批評,慈濟人並未因此動搖,反而更加團結,因為擁有共同理念,將證嚴上人的「法」深植於心中。更因為有懿德爸爸媽媽的支持,讓醫護同仁得以無後顧之憂投入醫療志業,攜手迎向每一個考驗。

22日午間,國議廳外熱鬧非凡,懿德爸媽精心準備年節禮品,為醫護同仁送上祝福。今年由大里、后里、彰化、三義的師兄師姊製作近2500個桂圓蛋糕送給每位同仁,讓人人都能品嚐到溫暖的滋味。醫院則準備福慧袋回贈志工,寓意著慈濟人帶著福慧行善,也將福慧帶回家。
愛與關懷,不僅僅是禮物的交換,更是慈濟人彼此扶持、共同成長的見證。西屯二懿德爸媽挑著裝滿祝福的米籮送到藥學部,期許同仁能共同承擔守護生命的重任。藥學部教研組長謝蕙霞表示,全體同仁會齊心合力,不負懿德爸媽的信任;護理部督導王朝琳回顧自己20年的醫療路程,從加護病房、急診護理師到如今的督導,每逢佳節,懿德爸媽的到來總能帶來莫大的支持與溫暖,讓他更深刻體會到慈濟大家庭的力量。




第二加護病房護理長洪翊珊則分享,護理人員來自各地,難得有機會品嚐家鄉味,而懿德爸媽總像家人般貼心詢問:「想吃什麼?儘管開菜單!」然後端出美味佳餚。每當聽到「爸爸媽媽來了!」的消息,大家都會加快手邊工作,迫不及待迎接他們。一句關心、一碗熱湯,都滿載溫暖與力量。
懿德家族的愛與關懷遍布台中慈院的每個角落,讓醫護同仁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溫暖與力量。北彰市一的林美株師姊花費半年時間,為6A病房醫護人員製作獨一無二的拼布零錢包,搭配精美宮燈吊飾作為春節小禮物。6A護佐張雯萍感動地說,懿德爸媽每次來醫院都會來看看大家,讓人感受到家人般的關懷與親切感;豐原二懿德家族則準備書法扇子送企劃室與院長室同仁,許權振副院長代表回贈小點心,祝福大家甜甜過好年。院長室同仁黃培芳表示,懿德爸媽的來訪已成為醫院的傳統文化,每年送禮、聚餐,總讓人倍感溫馨。




東區懿德爸媽提著滿滿的蘋果、橘子與糕點送往慈濟長照推展中心。他們擔心同仁忙於工作,特別每兩個月準備餐點讓同仁補充營養。長照推展中心主任廖珮琳說,這份關懷讓外派各地的同仁能夠團聚,感受法親的溫暖。中彰投區長照服務中心高專楊淳雅分享,離鄉背井來到臺中工作,在懿德爸媽的關懷中感受到父母溫暖的陪伴,也提醒自己要珍惜親情,時刻關心遠方的父母。


懿德家族聯誼下午兩點在國議廳準時開始。簡守信院長特別感恩師兄師姊的護持。他回顧過去一年,醫療環境充滿挑戰,但同仁憑著團結與默契,共同克服困難,尤其在疫情期間,志工的陪伴與關懷,讓醫護人員深受鼓舞。簡院長提到,台中慈院近期成功完成首例活體肝臟移植手術,這項技術難度極高,展現出醫院的醫療實力。醫療成就的背後,不僅展現專業技術,更具體實踐團隊合作與醫病關懷。面對外界的質疑與挑戰,簡院長強調,慈濟人不會因此動搖,反而更應該珍惜彼此,持續發揮正向影響力。他勉勵大家,在工作與生活中都應該秉持慈悲心,為社會帶來更多溫暖與善念。
醫院為了讓懿德爸媽在慈善付出之餘也能關注自身健康,特別安排肌少症講座。復健醫學部主任蔡森蔚指出,隨著人口老化,肌肉流失對生活品質的影響日益受到關注,缺乏運動與久坐的生活方式會導致肌肉萎縮,讓日常活動變得困難,因此預防勝於治療。他建議透過日常觀察,檢查肌肉線條、體脂比例及膝蓋力量,以監測肌肉狀況,並強調肌肉生長與特定蛋白質的調控息息相關,但最有效的方法仍是透過運動來促進肌肉發展。他也介紹去年成立的高骨力肌力中心,提供個人化訓練課程,幫助志工維持健康,持續投入慈善志業。


陳佳菁醫師則說明肌少症的篩檢與風險,透過小腿圍度與握力測試即可快速評估。他強調,預防與改善肌少症的關鍵在於均衡飲食與適當運動,如核心穩定性、平衡及肌力訓練,以維持身體機能。他還帶領師兄姊實作靈活度、平衡力與肌力訓練,讓志工在家也能輕鬆養「肌」。
歲末懿德感恩會不僅是感恩,更是慈濟人彼此扶持、共擔使命的展現。正是因為有這份愛與團結,台中慈院的同仁與志工才能無畏挑戰,迎難而上,也為新的一年注入滿滿的希望。


(文/卓冠伶;圖/賴廷翰、卓冠伶、江柏緯、陳彥儒、人文真善美志工李彥緰、護理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