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智、慈姝病友會 藝術治療、歌唱賽各具特色
儘管氣溫遽降,兩場病友會的病人、家屬依然熱烈參與,分別在書軒及一樓人文空間接踵登場。樂智同學會邀請行動藝術治療師金傳珩老師帶領「花」現幸福藝術治療創作體驗,吸引病人、家屬共卅二人出席。金老師帶領長輩討論人生有關花朵的經驗,接著進行花朵與簡易花器創作,最後團體討論分享作品。
神經內科團隊與老師共同協助藝術治療。
參與病友開心展示作品。
不同色棉與黏土,創造出繽紛顏色,長輩體驗過程中回顧記憶,透過感覺刺激,達到維持精細動作技能、提升掌控感、增進社交互動目的。張先生與太太合力完成作品,笑得很開心。蔡先生則將作品送給游雅貴個管師,謝謝他每次活動前,不厭其煩的電話提醒與關心。
金傳珩老師說,人除了生理被滿足,心理也要被滿足,不只吃睡喝得好,心理也要平靜,很多失智長輩因為生病,而產生心理精神症狀,如躁動、沮喪、憂鬱,藝術治療目的是提供長輩一個有品質的晚年生活,能給更多刺激都是好的,但基於尊重長輩意願,如果不喜歡創作不必勉強,跳舞、下棋、律動都可以。
最重要的是,藝術治療應以表達、宣洩情感為主,不必用所謂美感價值去評價做得好不好,或跟別人比較。陪伴的家屬批評病人「這樣做不漂亮」、或跟指導老師說「我媽沒有創作天份」之類的話,可能造成長輩更多不必要的挫折。
凃敏謙醫師則表示,失智是緩慢持續退化的疾病,藥物可以延緩病人智能與生活功能的退化外,需要非藥物治療家的介入。在神經內科曾啟育主任支持下,病友會多方邀請植物、音樂與懷舊專家帶領活動,這次邀請藝術治療老師,目的是希望藉由手動、多重感覺統合刺激,讓病人日常生活功能得到維持,家屬壓力與精神可以得到宣洩。
同仁協助失智病友與家屬完成作品。
金傳珩老師說明藝術治療。
乳癌病友團體(慈姝小聚)春節前以聯誼為主,病友、家屬與來賓卅多人共享主餐,多位病友各自帶來好吃的「手路」點心,讓大家食指大動。結束療程的病友吳宛樺邀請老師與同學共襄盛舉,三人表演熱鬧印度舞,現代寶萊塢節奏強烈舞風,開場就帶來震撼,大方展現平日練習成果,成為病友典範。
餐後歌唱比賽,一般外科林金瑤醫師、王人澍副院長、影像醫學部心臟及胸腔影像科陳詩華主任、癌關志工林美蘭師姊等人擔任評審,參賽者赫然發現復健科洪大為醫師全家出席,洪醫師跟三個孩子在老婆巧手下,打扮成「虎姑婆」,唱歌加動作,一點都不扭捏,開放態度完全跟平時認真、專業形象不同,讓人一新耳目。
病友帶來熱情的印度舞蹈。
慈姝小聚春節前的聚餐。
洪醫師是應病友陳美珠邀請而來,原來報名歌唱賽的陳美珠,因術後遺症手部水腫,導致活動有問題,長期在復健科回診也是洪大為醫師的病人。洪醫師說,醫病間長期陪伴,彼此建立好朋友一樣的情誼,所以應美珠阿姨邀請參加同樂機會難得,帶小朋友一起來,感覺很有意義。
病友郭太太是葉大成醫師的病人,化學治療結束後即將接受手術,第一次參加慈姝病友活動,他直說「很溫馨,」大家像一家人,能有病友會互相勉勵、關懷,對病人十分重要。
洪大為醫師全家人與病友(後排右)共同演出。
慈姝小聚醫病溫馨合影。
林金瑤醫師全程參與,他說,乳癌病人經手術、化療後,藥物持續追踨就可以。醫師主要是陪伴也鼓勵病人多走出去,提升正面能量。臺中慈院每年都定期為病友舉辦聯誼會,以往多在活動加入醫療新知等課程,透過互動,導正從網路看到的一些錯誤資訊。第一次舉辦屬康樂型的歌唱比賽,大家都很開心,希望能藉正向、正念,讓病人治療得到正面的效果,也是疾病控制的一帖良藥。(圖、文/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