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敘利亞難民離苦厄 午間祈福善聚福緣
不堪戰火、疾病煎熬,敘利亞難民不斷湧入約旦,當地慈濟志工陳秋華師兄持續關懷,卻也發現困難重重,連夢中都有 上人開示,即使用血供養都不能停下來。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發起祈福會,七日午間聚集上百名同仁,回診病人與包商也紛紛加入募心募愛的行列,希望將臺灣的祝福與愛心送到遙遠的國度。


敘利亞連年內戰已經不是新聞,逃往約旦的難民有什麼遭遇,對於大多數臺灣人來說,幾乎有點遙遠到讓人漠不關心。臺中慈院七日的午間祈福會,源自簡院長心疼長期關懷陪伴難民的陳秋華師兄,希望學習慈濟小學的小菩薩,發起活動引發更多善的效應,減輕 上人沈重擔子。
難民紛紛逃往鄰國約旦尋求庇護,約旦政府在邊境成立八個難民收容站,定居約旦長達四十二年的陳秋華師兄,參與多次國際賑災,克服萬難進入難民營進行發放。持續關懷很長時間,發覺困難重重。簡院長一早決定發起午間祈福會,各單位馬上緊急動員,短短幾個小時,人力、海報、影像、場地佈置,下午一點前全都各自就位。社會服務室林怡嘉主任擔任引言,簡院長接著說明。
簡院長表示, 上人瞭解在約旦的敘利亞難民有醫療需求,希望能在地給予醫療幫忙,如開刀等等,但整體經費實在有困難,讓陳秋華師兄傷透腦筋,甚至帶進夢裡。「在夢中,陳秋華師兄問『是不是要把這個醫療開刀救助的部份停下來』, 上人開示,『即使要用我的血來供養這些難民也要持續做』大家聽了十分不捨。」


關懷難民募心募愛的活動連慈大附中的小學部兒童都響應,簡院長說,「同齡孩子,生活在地球兩端,卻有著天壤之別的遭遇,不能因為距離遙遠而讓關懷的心變淡,小孩都那麼有心,大人更要凝聚這份心把愛送過去。」
十二月底,簡院長約定將前往約旦,希望帶去臺灣的關懷,把實際看到的情形帶回來,提醒更多人不能淡忘,持續挹注更多愛心,不斷產生愛的效應,讓難民不會永遠孤單。他語重心長的說,這個社會只要人人一點愛心,改變就大,如果每個人都裝聾作啞,要改變這個社會就很難,慈濟不只不會裝聾作啞,更像是千里眼、順風耳一樣,看到人世的苦難,這也是醫療中最重要的關懷。加上志工的響應,希望有更多慈濟團體響應,不要讓 上人的擔子那麼重,大家共聚關懷送到遙遠的國度。
懇切呼籲後,眾人合十唱出心中「祈禱」,共同祈求天下無災歲歲年年,總務室方盈玫正懷著第二胎寶寶,看著新聞畫面的孩子找不到叔叔,馬上就紅了眼眶,對小小難民的心疼油然而生,回診的鄭先生主動拿兩個竹筒,要帶回苗栗店裡,藉著「大家出錢出力,幫助敘利亞的難民」。怡佳保全公司駐地主管朱英祥、人資室饒慧萍組長分別代表公司與家人捐款,希望能表達心意。短短不到卅分就募集六萬四千元,社服室將妥善處理大家的愛心,幫助敘利亞的兒童醫療。(文/曾秀英、圖/賴廷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