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智同學會「憶」起動手做鬆餅 增進病友家屬互動
臺中慈院神經內科為失智病友舉辦的樂智同學會活動,一向多采多姿,三月推出「輕輕『鬆鬆』『憶』起來料理」活動,參與的失智病友與家屬認識各種健康食材,並發揮創意完成鬆餅,留下快樂回憶。
病人與家屬在醫護同仁的協助下,動手做鬆餅。
個管師介紹食材功效。
樂智同學會每次活動內容都推陳出新,鬆餅製作希望寓教於樂,重點是配料全是同仁煞費苦心找來的各種益腦食材。個管師游雅貴說明各種食材功效,像柑橘類富含維生素C,果皮富含類黃酮,可活化腦部機能;奇異果營養密度高,含鎂及鈣幫助穩定及放鬆神經系統;藍莓豐富的類黃酮可延緩腦部退化;薑黃素可減少阿茲海默症腦部氧化傷害及類澱粉病變;乳製品的乳酸菌可維持腸道菌叢平衡,提升腸道免疫功能;堅果及橄欖油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血管阻塞。
凃敏謙醫師表示,失智症病人認知功能及生活自主性維持,除早期診斷、早期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也有非常正向的幫助。在非藥物治療方面,其實相當需要病人家屬的配合與投入,才會發揮最大效果。他說,「門診常聽家屬詢問,病人吃什麼比較好,但無論口頭衛教或衛教單張,後續追蹤相關成效仍然有限,跟減重、作息與運動處方等很多生活型態改變的歷程一樣,問得多卻做得少,臨床經驗顯示,家屬瞭解正確方法到確實執行飲食改變,是有差距的。」
凃敏謙指出,病友會採取動態活動設計,就是要讓病人與家屬實際接觸有意大腦的食材,讓家屬舉一反三,比門診衛教更能直接瞭解如何將食材用在不同菜色,記得對高齡長輩有幫助的食材。活動中會不經意提醒家屬與病人間互動技巧調整,希望讓家屬更瞭解長輩與家人間的情感連結,及對他們生命的重要性。
參加活動的病友與家屬共三十五人,由工作人員分為四組,過程中有人負責攪拌麵糊或敲碎堅果,其他人切水果、烤鬆餅、裝飾鬆餅,分工合作讓每個人都能有參與感。
病友蔡伯伯創意發揮將薑黃粉加入麵糊攪拌,使麵糊呈金黃色,讓人食指大動;另一組張伯伯將敲碎的堅果粉加入麵糊,烤出來的鬆餅增加不同口感。還有陳伯伯另類的將烤好的鬆餅抹上果醬、鋪上水果,黃色鬆餅上點綴五顏六色的水果,看起來豐盛可口,幾乎可以到市場銷售了。
鬆餅加上水果、薑黃都是病人的創意。
鬆餅加上水果、薑黃都是病人的創意。
最後神經內科黃慶峰與凃敏謙兩位醫師頒發去年度「勤學獎」獎狀,鼓勵積極參與「樂智同學會」的病友,病友吳阿姨感動得眼眶泛淚,陪同他出席的女兒蔡小姐非常感謝團隊用心陪伴。(文/凃敏謙醫師、游雅貴個管師,公傳室曾秀英整理;圖/游雅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