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部與社區健康中心合作培訓 中醫社區健康守護員出爐
臺中慈院致力走入社區「守護健康」,中醫部與社區健康中心三月共同開辦志工中醫專業增能培訓,帶學員認識養生觀念與老少咸宜的健康操,廿七日結訓,首批「中醫社區健康守護員」出爐,中醫師群四月起將藉諮詢互動、健康操及養生專題等活動走入社區。中醫部陳建仲主任說,全臺醫療院所極少像臺中慈院投注這麼多人力與精神,在社區健康促進。
中醫部陳建仲主任用心留下活動足跡。
中醫部與社區健康中心攜手培訓志工守護社區民眾健康。
中醫以「治未病」為最高醫術境界,兩年前中醫部將預防醫學觀念帶進懿德家族師兄姊的太平社區。今年進一步與社區健康中心合作,三月六日起開辦系列中醫社區志工培訓課程,由廿六名中醫師利用每周一下午三個半小時,教學培訓來自臺中市十三個社區據點逾七十位學員,廿七日完成四次課程,共累計十四小時。
圓緣日,楊恩豪醫師帶領全體學員複習「養生十六宜」與「八段錦」,將拗口的名稱換成易記口訣,還不忘一一叮嚀正確姿勢的重要性,學員在輕鬆氣氛下完成健康操。中醫部陳建仲主任頒發培訓證書,來自太平區的劉秀美學員說,感恩講師非常用心傳授健康操養生方法,練功幾周下來,感覺精、氣、神都好很多。
培訓活動安排伍崇弘等醫師群專業問診,
培訓活動安排陳相如等醫師群專業問診,
鄭宇雅醫師的心臟病望診等實用課程,參與學員發表心得大為肯定。
鄭宇雅醫師的心臟病望診等實用課程,參與學員發表心得大為肯定。
裝義肢不到一年的范春娥學員,感覺更為明顯。他說,義肢裝好後一直需要人撐扶,學會八段錦後,一天練兩次,肌肉變得有力,可以自己用拐杖,感覺站得更好、更穩,走起路來更輕鬆。還有人分享練功後,睡眠、腰痠背痛與胃腸蠕動問題都改善,連高血壓、心臟病的藥都少吃了。
伍祟弘醫師表示,「養生十六宜」與「八段錦」是中醫部從古代功法裡精選出來老少咸宜的健康操,古籍沒有固定版本,醫師群討論訂定臺中慈院版本,希望未來透過中醫社區志工帶動,落實到社區、個人及家庭,讓每個人在家就可以運用中醫做好自我照護工作。
中醫社區志工培訓只是起步,潭子區甘蔗里、頭家東里、嘉仁里、頭家里等四個里,與太平區新光里共五個社區,被選為「中醫健康養生社區關懷據點」。臺中慈院中醫師將於四月起到十一月前進社區,各區至少兩位醫師與民眾面對面諮商互動,將養生觀念帶入社區。陳建仲主任說,這可能是全臺灣第一家醫院,願意花這麼多精神、發揮這麼多的良能走入社區。」
八段錦與養生十六宜功法造福學員。
楊恩豪醫師認真教課,帶動氣氛。
陳建仲(左)、社區健康中心賴怡伶專員(右)頒發志工培訓證書。
學員與講師大合照。
活動背後源自臺中慈院與慈濟大學跨院校合作的研究計畫案,中醫部負責「中醫自我健康管理及養生護照研究」。陳建仲主任希望透過與社區健康中心合作,培訓「中醫社區健康守護員」,在過程中瞭解以中醫養生進行的健康促進能發揮多少效用,以達成「守護健康、守護生命、守護愛」的任務。(文/曾秀英、圖/賴廷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