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球推球、黏黏樂運動肢體 拼圖訓練認知 失智病友祖孫同樂
兩個圈圈的人互踢黃色大球,還有三位長輩的孫子加入搶球行列,五日「樂智同學會」一開始就笑聲不斷。臺灣失智症協會常務理事柯宏勳說明:「踢球可以訓練長輩的下肢肌力、瞄準度及肢體協調度」他安排病友在內圍成一圈,家屬在外成圈,手部暖身操後互踢黃色大球。柯宏勳表示,活動要注意身體往前傾容易跌倒的長輩,需要家屬協助或使用輪椅安全帶。而且鮮艷大球能吸引目光,具彈性、速度不太快,適合長輩使用。至於孫子加入搶球,他肯定「這是一種老幼共學的表現」,孩子幫忙發球給爺爺奶奶,長輩被孫子逗得笑呵呵。
柯宏勳(左一站立者)設計動態 、靜態活動,讓失智病人家屬了解如何協助長輩促進認知功能。
柯宏勳(中間站立者)設計動態 、靜態活動,讓失智病人家屬了解如何協助長輩促進認知功能。
下肢運動後接著上肢運動,讓長輩打開雙手手掌,推球出去。重度失智的廖爺爺中風後右手沒力,但大球來臨,右手仍會潛意識自動伸出推球,柯宏勳:「這就是最好的復健運動。」爺爺的女兒廖小姐本來很擔心爸爸無法勝任,但看他很有興趣的模樣也放心讓他參與:「爸爸前幾天跌倒一直喊腳痛,上課過程都沒聽到他喊痛,可能是專注於活動,忘記了疼痛吧!」
柯宏勳也準備了「黏黏樂」,用標示不同分數的九宮格棉布及黏上魔鬼氈的小球,讓長輩各自丟三顆球到棉布,並請他們計算加總分數。當柯宏勳問「總共幾分?」劉奶奶總是搶著幫其他人回答「250分」老師笑著告訴他「不是你,換別人了!」一旁女兒忙著解釋「我媽以前是老闆娘,算帳很精明。」難怪劉奶奶每次算的分數都對,他的搶答也引來歡笑。
活動前暖身讓長輩們更能投入不同的活動。
活動前暖身讓長輩們更能投入不同的活動。
一位陳伯伯不能依指令丟出球,柯宏勳把棉布改放地上,陳伯伯只要放手讓球往下掉,同樣可以完成目標。柯宏勳:「目的是依照每位長輩的活動功能隨時調整,盡量讓大家都能達成建立自信。」啟發了參與的家屬與同仁,很多事都有彈性空間,讓長輩開心最重要。
「水果圖卡拼圖」是最後活動,屬於拼圖賓果,各式顏色鮮豔水果大圖卡貼在珍珠板上,請長輩說出是哪種水果,刺激訓練認知能力,也可以將圖卡切割變成拼圖讓長輩組合,或讓長輩自己剪開成為十種水果小圖卡,再將小圖卡貼到表格。
黏黏樂形式多元,可依功能調整,讓參與的每位長輩都有自信。
黏黏樂形式多元,可依功能調整,讓參與的每位長輩都有自信。
依照長輩功能程度差異,柯宏勳或跟他們玩賓果,或玩辨識遊戲,活動後教具都讓長輩帶回去,家屬跟老師學習活動技巧,回家可以持續跟長輩訓練認知,期望延緩退化速度,增進生活趣味與親子關係。(文、圖/失智症個管師游雅貴、公傳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