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碗粿.麻芛香 處處用心分享好滋味
知了催促喚來炎夏,臺中慈院後山園區荔枝樹,枝頭掛滿紅艷艷的果實, 上人行腳前後一星期,簡守信院長率醫護同仁體驗酸酸甜甜的採果樂、更親手製作碗粿分享給慈濟家人。接著又踏進豐原麻芛田,從師兄姊傳承精舍製作麻芛的用心中,感受 上人創造慈濟的苦心回甘的過程,帶回滿滿收穫。
當荔枝紅遍枝頭,臺中慈院的夏季盛事就展開了。六月十六日,簡院長率領醫護團隊走進後山園區,甫到任不久的牙科鍾先揚主任,第一次參與醫院人文活動,跟著感到既好奇又新鮮,開心同行的還有護理之家的「越妹妹」。
熟門熟路的簡院長,一抵達老厝就展現超高效率,專心採起荔枝,神經外科林英超醫師有多次經驗,順手拿著長長的桿子,直接往最高枝頭的荔枝夾去,護理部張曉茜督導開玩笑說,是不是把它當成動手術夾血管?內科部主任邱國樑、復健科蔡森蔚主任、整形外科楊超智醫師、放射科王耀明與劉家成等多位醫師,陸續上陣小試身手。神經外科楊道杰醫師發現,夾果長桿很不錯,因為老家的荔枝樹長得太高,採摘比較麻煩,家人很久沒有整理了,有工具就不必怕摘不到。
枝頭現摘的荔枝,一口咬下去,酸甜多汁的美味,是夏季特有的滋味,茂密林子中的蚊蟲卻也如影隨形,大家擦上寬心油也難敵蚊子全面進攻,好心的越妹妹替放射科羅中平醫師趕走在他臉上大快朵頤的蚊子,出現像「甩巴掌」的有趣畫面,讓羅醫師忍不住跟著「演起來」,笑說「我到底做錯什麼了?」充滿歡樂的採荔枝活動成為大家難忘的回憶。
迎接 上人行腳,營養組首次包辦午齋,六月十七日,簡院長親率院長室主管與卅多位醫護同仁特製碗粿,分享給 上人與隨師人員。等比例冷水與在來米粉攪拌後的米漿,經蒸煮後加入「愛心」配料,包括:營養組楊忠偉股長外公提供的關山手工菜脯、陳開湧營養師指定南投家鄉質地鮮嫩的當季筊白筍,另搭配香菇絲、豆干、皮絲切丁炒香,整形外科楊超智醫師展現翻炒技術,伴入素蠔油提味後燒乾,心意滿分的鄉村味碗粿大功告成,參與製作的醫護同仁也大開眼界。
上人臺中慈院行腳後,六月廿一日,簡院長馬不停蹄帶著同仁前進豐原,跟師兄姊學習採收麻芛。位於豐東自行車道旁,一甲多的租地,去年開始試種,陳明珠師姊說,社區志工、會眾幾乎都沒有種植麻芛的經驗,四處求教綜合各方說法,經過摸索、實證總結出目前最佳做法。大太陽、下雨天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聚在一起,,做得既歡喜、甘願又健康,去年產量四萬多公斤,今年更有信心 。
看見簡院長與醫護同仁來參與,「多了很多心靈的肥料與養份,麻芛會長得更高」,陳明珠師姊這麼說。他表示,大家學習精舍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精神,當成精舍園區出坡,一大清早做到晚上六點半,路燈都亮了才回家,加上點心,一天五餐都在一起用餐,秉持愛 上人、護持精舍的心,有些師兄姊、慈青割完麻芛,還會特地騎腳踏車來,祝福麻芛快快長大,要送你回精舍。還有師姊天天在田裡,高血壓的藥從一天三次、一餐幾顆減到睡前一顆就好,可見運動的效果多好。
醫護同仁在麻芛田排成一列,聽取陳明珠師姊傳承採收心得,三月灑種,四十五天就可以採收,因為堅持不用農藥,必須勤於除草,採收時留下卅公分的幾根長長的枝子,不多久就又可以再繼續採收,到九月前可以採收十四次之多,八點三八公斤只能磨出一公斤的粉,靜思書軒銷售的流動量大,在中國大陸也很受歡迎。
連林玉秀師姊分享麻芛的由來,追溯到日據時代,物資缺乏的年代,豐原的家庭主婦硬是想辦法把本來要織布袋的植物,去苦、去澀再揉過,加上地瓜,成了營養價值高的補給品。聽完兩位師姊一席話,簡院長深受感動,他表示,同仁有這個因緣來這裡,感受到麻芛不是苦的,是香的,師兄姊把精舍製造麻芛的用心傳承到中部來,老菩薩跟我們分享的記憶,也是去掉苦澀、留下芳香,不只是吃進去的芳香,更是可以招呼社區民眾一起來參與,過程中更能把 上人當初創造慈濟的苦心,變成現在回甘的滋味,這趟學習之旅,感恩師兄姊付出,未來還會再來。
(文、圖/曾秀英、梁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