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志業人才培育營 臺中慈院巧思創新
「醫療志業人才培育課程」十一月八日、九日在臺中慈院登場,今年以資訊為主題,借他山之石以攻錯,邀請中區四家醫學中心資訊主管分享「行動醫療的運用」,精心規劃的課程像武功秘笈,讓來自花蓮、台中、台北、關山及大林等各院的41位學員,在兩天內快速練功,也從各式清爽餐飲、精緻點心中,感受最有誠意的地主情誼。
首次承辦「醫療志業人才培育課程」的臺中慈院,以接待家人的心情,歡喜迎接來自全臺各個醫療志業菁英同仁。林俊龍執行長開場致詞指出,「醫療志業人才培育課程」每次分別由各院主辦,擬定不同的議題,做為醫療志業往後發展方向的參考,今年以「資訊」為主題。慈濟醫療志業的特性是六院分在各地,拜科技之賜,六院一家每周溝通,不會背離以人為本的醫療主旨,能朝此方向努力,重要的一環靠的正是資訊。
他說,電腦是全天下最笨的,只認得零與一,但最笨也最忠實,航空、旅遊等行業只要依基本資料就能預約排程,醫療則因為過程實在太複雜,是全世界走進資訊世界最晚的。但資訊的運用卻又十分重要,因為人會錯、電腦不會錯,有沒有藥效衝突、病患會不會對某些特定的藥物過敏,都可以依賴電腦。
「從事醫療要立於不敗之地,首先不要傷害,之後才能做到有益病人,所以病人安全與品質是最重要的一環,」林執行長肯定資訊在這方向的功用,如何藉資訊建立讓病人不受傷害的金鐘罩,才不會造成住院病人的意外傷害? 正是此次課程的重點。
他山之石經驗分享 學員獲益
談畫觀影 人文課程陶冶觀察力與柔軟心
張策略長談「醫師天職」
張聖原策略長談「醫師天職」,讓學員們受益良多。他表示,「撫傷」、「治病」是醫師責無旁貸的兩件事,要做這些事不但要有愛心,
還要有知識、能力與正義,這是最艱難的工作。「對於有傷病的人,盡力治癒他的傷病,對於其他的人,提升或維護他的健康。」這兩句話,就是醫師天職的結論。
張聖原策略長認為,醫師不只是一個醫療的提供者,還是一個專業者,被賦予高度的權威性與獨立性。社會給了醫師相當的權威性,常常是醫師說了算,同時也給了醫師相當的獨立性,被干擾的機會相對少,如果醫師只是扮演醫療者的角色,其實只做到半個醫生,還必須要有專業能力,被社會認可是個專業人士。
醫師專業素養是醫師與社會之間的契約,張聖原策略長指出,在這契約中,社會對醫師有期待,醫師也對社會有期待,這種契約是一種無形的約定,其中最核心的部份,就是要具備醫師專業素養。醫生最重要的就是心中這把尺,如果心中的這把尺偏移了,沒有了,什麼樣的教育都沒有用。
最後,張策略長引用Dr.William Osler的話:「醫師的專業是天職,不是商業的行為……一旦將醫療做成純粹商業行為的時候,作為一個醫師對社會的影響力蕩然無存,生命之光也黯然無光。」
愛因斯坦的腦 比爾蓋茲的心 簡院長妙喻醫療核心價值
簡院長以愛因斯坦與比爾蓋茲舉例,他們的腦與心跟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切入主題前,簡院長分享電影欣賞「拔一條河」,引用執行長講過「同心協力
才是力量的展現,展現團隊精神。」正像電影內容為了達到目標成就,有時要蹲下來、有時要吃苦耐勞。
「愛因斯坦左腦神經元內的神經膠細胞多,周圍神經系統peripheral正常人多出百分之七十三,溝通速度比一般人來的快,就如醫療決策系統要好,會支持神經元發揮好的運作,溝通速度快,我們需要不只是神經元而是溝通 如醫療資訊的支持性,增加溝通快速,我們沒有愛因斯坦的腦,但可能有愛因斯坦的力道。」簡院長說。
講到比爾蓋茲,這位聞名全球資訊富翁,簡院長指出,他成立基金會進行醫療照顧,實際去非洲了解那地方,並提供有效的服務,這是基於「上天賦於我們越多能力就越對社會有所回報」的想法,藉畢卡索的畫,就像「中間是病人,左邊是科學,代表醫學治療、右邊是慈善,象徵關懷與宗教,兩個結合在一起這才是醫療。」
簡院長說,慈濟的核心醫療是 E=MC2能量(Energy)=使命感(Mission)*同情心(Compassion)2,強調專業加人文結合才是核心價值,展現的力道就會大,鼓勵學員們用心、用力的作夢,跟著我們夢想與理想,讓慈濟醫院成為一家「不一樣的醫院」。
整體服務受好評 幕後篇章動人
上課不忘病患
臺中慈院此次有九位醫師參加人才培育課程,其中,大腸直腸科邱建銘主任參加課程之餘,接到緊急手術通知,仍火速上線,為肛門膿瘍的病患解決病苦。他說,對醫師而言是小手術,但這種病患不馬上開刀,可能引發敗血。因地利之便,多位醫師像心臟內科林茂仁主任一般利用空檔查房的醫師,對心繫病患的醫師來說,能在醫院上課,還能就近照顧病患,也是一種福利。
西窗燭外一章
總務室同仁承擔總務組、生活組,一手包辦各項課程使用場地的桌椅、音響到學員用餐、點心安排與場地布置,在各組中工作最繁忙、責任最重大。為了讓參與者在人文氣氛中感受家的溫馨,每一項細節都不馬虎。
總務室主任楊栢勳說,院長室、企劃室同仁事前規劃及跑流程後,總務室同仁就相關擺設定位,發現「共剪西窗燭」原本規劃出極美的情境,要將蠟燭漂浮在石器上,再點綴梔子花瓣,卻因為地點設在戶外,風力、燈光與音響等不可控制的因素實在太多,最後緊急向臺中分會借調五十個電子蓮花燈座,搭配院內的手持蓮花燈,最後呈現出令人滿意的溫馨典雅情緒,圓滿達成任務。
幸福的滋味
活動中「吃的又健康又有特色」是醫發處同仁對臺中慈院的深刻印象。兩天一夜,短短廿七小時,感覺時間不長,但其實從客房迎賓點心開始到圓緣午齋,營養組巧手變出十一次不同特色的餐點內容,真的不簡單,香積籌劃人陳開湧營養師感恩院長室主管指導,讓大家利用簡單蔬食材料,融入人文與臺中慈院的「好食」:豆漿堅果饅頭、咖哩菜包、地瓜葉水餃及手工洛神醬,讓學員感受到最有誠意的地主情誼。
背後的無名英雄還有人文組用心佈置用餐場以及社區志工輪班協助餐點、清洗餐具,更不要說榮董團隊提供精緻水果及甜品,豐富迎賓茶會與晚宴,充份展現慈濟合和互協的美。
(文/公傳室、圖/真善美志工、公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