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志工攜手關懷街友 臺中慈院跨年送暖
二○一四年的最後一夜,全臺各地以放燄火、辦演唱會歡喜迎接新年,臺中慈院簡守信院長率領同仁隨著社區志工探望弱勢街友,關懷被遺忘的角落。醫師同仁在提供衣物、熱食之餘,更著手處理他們的病苦,新年正常看診時,仍持續接力關懷,讓長期露宿、少人聞問的街友備感溫馨。
臺中慈院跟隨東區志工送暖腳步,出發前聆聽組隊會議。
東區志工忙著整理冬衣送給街友。
告別多災多難的二○一四年,就要進入跨年倒數,氣象預告這天會有一波冷氣團報到,簡守信院長想到餐風露宿的街友無處避寒,一知道東區師兄姊安排了當天的探視活動,馬上決定率領同仁隨行,獲許權振副院長、林忠義、林英超與林昌宏等多位醫師響應,莊淑婷副院長夫妻也同心攜手行善。
臺中慈院一行人與社區師兄姊相約在東區環保站集合,組隊會議後,簡院長簡單致詞,大愛醫生館金鐘主持人隨即上身。他問在場志工,為什麼年長者對冷的感受那麼強,年紀愈大對冷愈有感受?答案揭曉「對冷的感受的神經比較靠近外面,熱的在比較底下一點,一般人對冷、熱感受對等,而隨著年紀增長,皮膚變薄,所以對冷更敏感。」
院長話鋒一轉,「這提醒我們要將心比心,感受世間大地,還有很多沒辦法像我們一樣穿得那麼暖的弱勢族群,當我們有能力把溫暖帶去那些地方,是我們的福報。在跨年的此刻,留下感恩印記,也是過年時用心耕耘慈濟的菩提大道,最要感恩的是師兄姊平時的付出,叮嚀冬天多關心身體適應度的變化,早起活動一下再起床,在慈濟道路上才能走得可長可久。」
香積志工為街友準備的薑湯與鹹粥,先替大家補充熱能,近晚間十時分三路出發,在師兄姊帶領下,送物資到騎樓、公園等街友聚集地。林忠義、林昌宏兩位醫師幫二二八公園的街友穿衣、套襪,血壓量起來全都高達二百多。林英超醫師與莊副院長關懷的街友,地點在檳榔攤前的騎樓,血壓狀況好不到那裡去,卻還在喝酒。
簡院長前進街友聚集的公園、騎樓,了解他們的病苦。
許副院長前進街友聚集的公園、騎樓,了解他們的病苦。
林忠義醫師前進街友聚集的公園、騎樓,了解他們的病苦。
林昌宏醫師前進街友聚集的公園、騎樓,了解他們的病苦。
自由路公園的溜滑梯下方,有多位街友躺臥,簡院長與許副院長才靠近就聞到濃濃酒味,可見「酒癮」是街友普遍的問題,有些人一天喝到十幾廿瓶米酒,醉生夢死一天過一天,也成為主要病因之一,勸他們少喝戒酒,都說是不喝手會抖,也沒錢就醫。
對街友狀況已有初步了解的徐林滿里師姊,請許副院長看看口腔發炎的劉姓街友,但昏暗的燈光下根本看不清楚,許副急中生智,臨時拿起智慧型手機的手電筒功能,現場檢視後,勸他到院做進一步處理。鍾姓街友手舉不起來,簡院長殷殷詢問病情,發現他腳骨折過、膝蓋有退化性膝關節炎,以致不良於行,曾經有醫院用釘書針方式縫合肩膀撕裂傷,但他遲遲未拆線,傷口上的釘書針不斷勾到衣服,造成持續疼痛,院長當下約定隔日晚間七時,帶著器械替他拆線,解決最迫切的問題。
好事,就要持續做下去!東區志工徐水田、陳佑吉師兄一月五日載送兩位街友到臺中慈院檢查,人文室林坤志接待,協助掛號等協調事宜。家醫科劉晟昊主任、骨科林佳偉醫師先後為鍾姓街友做系列抽血、X光檢查,發現他已出現酒精性肝炎症狀,必須戒酒。後十字韌帶鬆了,但骨頭並沒什麼大問題,懷疑病因可能來自痛風,約定再回診。
劉姓街友則在牙科醫師清理後,約定下次回診時間,徐林滿里師姊苦口婆心勸導才四十多歲的他,早日戒酒、戒菸,加入環保行列,回歸正常生活。人文室還特地備妥午齋,讓兩人飽餐後,才由師兄送回東區。
志工與人文室協助街友就醫。
並由醫師進一步治療。
並由醫師進一步治療。
不忘讓他們飽餐一頓。
醫院同仁感恩社區師兄姊的用心,在歲末年終,關懷社會被遺忘的一群,讓臺中慈院有機會能跟著愛心步伐前進。首次跟街友近距離接觸的許副院長說,沒有實際參與,真是很難想像街友的處境,他們不只謀生困難,病痛也無法處理,真是苦上加苦。簡院長也感嘆,當大家正在興高采烈倒數計時,這些人的生命不該這樣倒數計時,此行能跟著師兄姊學習,希望將師兄姊的人文精神帶進醫院,用更好的方法付出。
(文/曾秀英;圖/胡進忠、林坤志、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