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手染方巾、漢方熱敷包 同仁手做獻感恩
進入歲末,感恩志工師兄姊長期無所求付出,臺中慈院同仁陸續動起來。十二月十三日百餘同仁在簡守信院長率領下,以天然原料親手做手染方巾。一月廿二日一大早七時卅分,院長繼續率領主管同仁,一起製作「漢方暖暖熱敷包」。獨一無二的好禮代表著全院同仁樸實與暖暖的感恩!
慈濟醫療志業體獨有的醫療志工,每天在慈院不同崗位服務大德、為團隊分憂解勞,歲末年終時刻,臺中慈院同仁將感動化為實際行動,製作天然、環保材質的手工染方巾與「漢方暖暖熱敷包」,配合同仁的醫療業務,活動分成兩梯次進行。
首先在十二月十三日周六,百餘位同仁齊集第二院區,簡院長現場調查「口袋掏得出手帕的有幾位?」結果寥寥可數,「這表示大家習慣用紙巾,對手帕沒有太多使用經驗」,院長從自己口袋掏出多張衛生紙,「用完即丟的做法,跟廿一世紀的精神相違背,應該重覆使用,這是擦完眼鏡的紙,用來清潔桌子、鞋子,都很好用。」
同仁分組,由彰市二葉梅英師姊師姊說明,每個結都代表留白,因為抓的點與力道不同,每條都會呈現獨一無二的花樣。在多位志工協助下,一夥人使出渾身解數,將沙鹿區林維鐘師兄提供的幾百條白色方巾,七手八腳綁出五花八門各種形狀。
神經外科江俊廷醫師拿出外科看家本領,運用「綁血管」技巧,很快就綁出很多結。小兒科余孟恭醫師第一次嚐試做手染方巾,新鮮全寫在臉上,「因為要送給志工師兄姊,感恩他們的幫忙。」他認真處理經手的每條方巾。


方巾綁結好,過水後等著下鍋。兩大鍋染料,在火上沸騰,熱滾滾的煮著山梔子、蘇木,兩種中藥材在高溫下,呈現艷麗的明黃、嬌美的粉紅,快速染上才下鍋的濕方巾。
脫水後的方巾,得一一解開之前綁的結,「染布過程中因為有緊密的打結才能成功留白」,但結打得愈緊,解開時的難度愈高,不少同仁雙手還不夠用,只得動用牙齒幫忙。江俊廷醫師感受「打結容易,解結難」就像人在心裡放上任何念頭很簡單,移除就很難,一旦解開了,看見方巾豐富的顏色,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染好顏色的方巾,任意加上白醋、明礬與鹼水,隨興揮灑不同力道、方向,甚至書寫出文字,隨即變化出黃、紅色與紫靛多種色彩,每條方巾都像藝術品,讓人愛不釋手。
樂於接受新事物的許權振副院長,開心的直說染布「很神奇!」莊淑婷副院長也感受技巧落實的重要性。帶幼稚園孩子同行的病房護理長黃湘嵐,親子合作很開心,也讓小朋友「學習存有感恩心」。護理之家的阿嬤住民拿了一條方巾發揮創意,也笑開懷,老少咸宜的染布活動,讓冬日的陽光更顯得異常可愛。


另外,一月廿二日星期四,簡守信院長七時卅分就率領院部主管與數十位同仁一起製作「漢方暖暖熱敷包」,就像生產線一樣,安排出四條動線,分別擺好中藥局準備的綠豆、小茴香、艾絨、白豆蔻材料,同步製作暖暖包。
簡院長率先以綠豆裝入小布袋,由下一位同仁裝其他中藥材,再接著放進印有「臺中慈院感恩您」的布袋,最後附上紙條說明內容物,使用方法:用微波爐中小火加熱三分鐘即可使用,適用於手腳冰冷、肩膀僵硬等症狀,還有「愛的叮嚀」提醒使用者斟酌微波功率和時間,避免溫度過高燒毀暖暖包。透過平日人文活動陶冶的同仁,早已經有默契,如同生產線一貫作業,所有同仁認真專注經過一小時,就裝袋約1000份暖暖包。


預防醫學中心護理師張芝毓說,第一次做暖暖包,才發現原來可以用很多中藥、食材,還蠻神奇的。用自己做出來的東西代表一點心意,送給師兄姊,希望他們拿到能溫暖在心頭。預防醫學中心護理師徐湘姿也是第一次做暖暖包,他說以前只有看到紅豆做的暖暖包,沒想到還可以放很多中藥材,還可以當滷包,真的蠻特別、蠻方便,而且覺得蠻開心和感動,相信志工師兄姊應該會很開心收到這樣的禮物。
不只這樣,簡院長和院部主管、部份同仁還要熨燙已經做好的方巾,再逐一包裝,束緊袋口,最後別上「幸福」、「圓滿」的木片飾品,就是一份溫暖的小禮物。同仁裝袋的敬虔模樣,就可以看到他們的用心。
簡院長說,師兄姊克勤、克儉、克難,手染方巾代表健康自然,代表無污染,也希望藉由環保染布,讓同仁感受,在冬天回歸大自然,充滿童趣的心,「最重要的是,融入健康、環保與創意元素,表達對志工的感恩,讓每位師兄姊拿到獨一無二的感恩手帕,感受到同仁在雀躍歡喜中,呈現出來的繽紛色彩。」而冬天寒冷對年長師兄姊身體影響比較大,透過溫敷包把保健觀念帶入生活作息,院長強調,使用中藥與綠豆可以發熱的原理,透過微波爐重複使用,環保又有養生,又帶來健康,會讓師兄姊感受得到慈院同仁對志工師兄姊暖暖的祝福。
(文、圖/曾秀英、湯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