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音俱樂部」聯誼 電子耳家族分享愛
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聽語、電子耳(人工耳蝸)中心三月五日在大愛講堂舉辦一年一度電子耳(人工耳蝸)家族聯誼會,邀集語言治療師、聽力師和心理師交流,吸引上百人踴躍參與,在彼此支持與鼓勵下,更有信心走向有聲世界的康莊大道。
電子耳(人工耳蝸)家族透過聯誼會共同建構互動交流平台,邀約電子耳(人工耳蝸)相關專業人士講授:微創手術特色與優點、心理師於電子耳(人工耳蝸)評估流程中角色、如何自己動手做電子耳(人工耳蝸)防丟項鍊、聽能復健相關社福機構、電子耳(人工耳蝸)使用及保養。
臺中慈院副院長許權振引述海倫凱勒的話:「失聰比失明更可怕、可悲」,他說失聰者人生是黑白的,臺中慈院提供充滿人文關懷優良醫療環境,更難得的是擁有兩位具備電子耳(人工耳蝸)微創手術技術醫師,是全臺灣獨一無二優勢,造福中部地區個案免於南北奔波之苦。
活動簽到情形踴躍。
許副院長為活動開場致辭。
其實,多數人仍錯誤認知電子耳(人工耳蝸)不雅觀、多噪音不得安寧、傷口大、術後癒合期長,臺中慈院耳鼻喉科主任吳弘斌強調微創手術特色與效率及可服務對象,吳弘斌主任有感於時下多談小孩聽損部分,鮮少提及成人,所以不遺餘力推展「銀髮族聽力也有春天」的理念,而且將有一位83歲高齡國術師接受電子耳(人工耳蝸)微創手術治療。
心理師花震東說明心理師在電子耳(人工耳蝸)評估流程中角色,讓個案理解心智鑑定在輔具評估流程中的必要性,譬如一輛好車也需要有優秀駕駛才能發揮功能。個案劉欣婷和母親示範教學電子耳(人工耳蝸)防丟項鍊DIY,引起許多使用者迴響,激盪出各種不同保護電子耳的巧思。
吳弘斌主任介紹電子耳(人工耳蝸)微創手術-銀髮族的聽力也有春天。
花震東心理師介紹心理師在電子耳(人工耳蝸)評估流程中的角色。
劉欣婷及母親現場教學如何DIY電子耳(人工耳蝸)防丟項鍊。
劉欣婷及母親現場教學如何DIY電子耳(人工耳蝸)防丟項鍊。
電子耳(人工耳蝸)使用者經驗分享為新手家庭加油打氣,交流術後復健生涯秘訣。語後失聰的陳舜智說他最大喜悅是術後能重回職場,並聽到五個心愛孫子喊他「阿公」。蔡乙萱用誠懇口語搭配細膩文字,說明用助聽器和電子耳(人工耳蝸)練習口語及聽能時遭遇困難,講到深切處不免哽咽,頓時響起同理與鼓勵的掌聲。
前庭導水管異常的楊詠筌獨立分享長達10分鐘故事「蝴蝶的一生」,先天極重度聽損小女孩楊意訢和姊姊表演說閩南語相聲及唐詩,口語清晰與聽力正常兒童無異,他帶來一幅自己畫的圖獻給執刀的吳主任,場面溫馨。
吳弘斌主任與電子耳(人工耳蝸)經驗分享者陳舜智。
吳弘斌主任與電子耳(人工耳蝸)經驗分享者蔡乙萱。
吳弘斌主任與電子耳(人工耳蝸)經驗分享者楊詠筌。
吳弘斌主任與電子耳(人工耳蝸)經驗分享者楊意訢。
參與聯誼會的家屬說,臺中慈院耳鼻喉科聽語、電子耳(人工耳蝸)中心舉辦電音俱樂部聯誼會,真是用心良苦,透過活動啟發有需要者認知與溝通交流平台,他們願意把活動新知告訴有需要的親朋好友,不要因道聽塗說而擔心受怕,失去接受先進又正確的治療機會。
(文/李容禎提供、公傳室整理;圖/林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