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牽醫病好因緣 病人家屬贈著作感恩
醫師與病人的關係不只是看病,有時就是生活中的互動。一位定期兩周到醫院看診的陳林月桂女士就是這樣,對他來說,看診就是「來唱歌給醫生聽」。溫馨場景看在遠嫁日本的女兒須永瑞玉眼裡,有著滿滿的感恩。七日這天返台省親的須永瑞玉趁著醫師上門探望母親時,致贈自己的著作《宝島から来た花嫁》(來自寶島的新娘)與《隅田川》給臺中慈院,表達感謝之意。兩冊書承載的是醫病間濃濃的情份。
須永瑞玉女士致贈自己的著作給臺中慈院,邱國樑醫秘回贈感謝狀。
(左起:陳麗偵師姊、林怡嘉主任、林忠義主任、邱國樑醫秘、須永瑞玉女士、須永英資先生、陳一信先生、廖淑娟女士)
九十多歲的陳林月桂因糖尿病長期臥床,經常因尿道感染到臺中慈院急診室報到。2014年9月,陳林月桂因尿道感染與腹瀉,再度來到急診,一段特別情緣就此展開,這次嚴重上吐下瀉,無法進食,所以由肝膽腸胃科林忠義醫師收治住院。
高齡的陳林月桂身體狀況本來就虛弱,嚴重上吐下瀉與尿道感染加重了病情,還一度病危,當時三位旅居日本的女兒掛心母親兼程趕回臺灣照顧。還好林忠義醫師悉心治療,不僅改善了腸胃問題,讓老人家可以進食恢復體力,甚至連泌尿道感染也控制下來。
住院期間,長媳廖淑娟是主要照顧者,三位女兒回臺後也輪流照顧,出院前,媳婦與女兒詳細詢問返家後的照顧細節,林忠義醫師感受到家屬的用心,表示會找時間去探視,讓他們放心。
林忠義醫師住家離阿嬤家不會太遠,帶著太太陳麗偵師姊探視後,麗偵師姊也跟這家人熟稔起來,瞭解陳林月桂生了六名子女仍有三女二男孝養,長子陳一信是日本淨土真宗光照寺的住持,次子也住臺中,經常陪母親就醫。陳一信住持說,母親篤信日本淨土真宗,沒受過音樂教育,卻會彈奏鋼琴與風琴,也會在寺裡跟著誦經幫忙伴奏。陳一信表示,住院過後,母親就沒經常跑急診,定期回診就能維持正常。特別的是年長有些失智的母親,只要有人聽他唱歌,就精神奕奕,林醫師夫妻來探視,也經常是聽眾。
雖說陳林月桂有些失智,但定期回診時,車子一到大廳前知道是醫院就開始抗拒,但只要告訴他,要唱歌給醫生聽,只拿藥不打針,阿嬤才會欣然進入門診,當然這診間就熱鬧起來,林醫師要一邊看診一邊打拍子聽老人家唱歌,有時還會一連好幾首歌。家屬提醒老人家該回家時,阿嬤還會恭敬地跟醫師說「非常感謝,我要回去了」。
阿嬤的三女須永瑞玉(本名陳瑞玉)遠嫁日本四十多年,與夫婿與孩子一同回臺照顧母親一段時間,深深感受到臺中慈院團隊的關懷。二○一一年日本三三一大地震時,正撰寫《宝島から来た花嫁》(來自寶島的新娘)一書,以類自傳描寫成長歷程,概要介紹臺灣的歷史文化。新書出版後於二○一三年獲大阪大學年度學生選書,收藏於大學附屬圖書館生命圖書部。
今年初,須永瑞玉在臺灣出版新書《隅田川》,透過描述遠嫁日本的心路歷程,也把日本的文化風俗介紹給臺灣民眾。須永瑞玉於是想將兩本心血之作贈送臺中慈院,表達感恩。須永女士曾看過慈濟醫師的入經藏演繹,也知道每逢各地災難,醫護同仁都會發心勸募濟助災民。須永瑞玉表示,他沒聽過日本醫生有類似舉動,更別說是入經藏演繹,他感動於慈濟醫療人文,所以加贈二十本新作,給慈院義賣,希望拋磚引玉,讓更多人加入愛心慈善行列。


七日下午,邱國樑醫秘與林忠義醫師、社服室林怡嘉主任,又一次去探視陳林月桂。林忠義主任才在阿嬤耳邊說:「我們來聽你唱歌!」臥床的陳林阿嬤果真一首接一首唱起日本歌,大家一起打拍子聽得好開心。邱醫秘代表醫院接受贈書,並回贈感謝狀,大家相約再來聽阿嬤唱歌,回程的車上阿嬤的歌聲響在大家心裡,溫暖久久不散。
(文、圖/馬順德)
(註:日本佛教為在家僧侶,與臺灣佛教僧侶制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