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醫院工作坊 推動節能減碳環境友善
臺灣健康醫院協會與臺中慈院七日共同主辦「健康促進醫院輔導工作坊」,就「環境友善」議題,邀請專家學者分享全球減碳趨勢,與物聯網協助節能案例分享。臺中慈院秉持「清淨在源頭」理念,持續推動環保回收、減廢再利用以及節能減碳等措施,分享綠色醫院成果,期望努力達成2020年的減碳目標。
臺中慈院已經連續三年在HPH榮獲論文口頭報告,更獲國民健康局最佳案例及HCWH 2015 金獎。與臺灣健康醫院協會共同主辦「健康促進醫院輔導工作坊」,主要在與各界交流經驗。
◎專家分享節能減碳的全球趨勢
第一位講者原為大愛電視氣象主播彭啟明博士,碰上尼伯特颱風來襲,商請大林慈院林名男副院長代講簡報「2度C是公約的關鍵?」。彭博士2015年前往巴黎參加聯合國氣候峰會,締約國通過「巴黎協議」,減緩全球升溫不超過2度C,還以1.5度C為目標。
2度C到底多重要?彭博士簡報內容指出,如果依現在狀況不做任何改變,到2020年全球氣溫將會上升4.5度,對地球環生態與人類生存會造成極大威脅。如:溫度升高造成森林大火,人類出現呼吸道與氣喘等問題;另外還會造成極端氣候,如近年斯里蘭卡水災、印度旱災等。溫度上升也造成「紅潮」,劣化海水品質,導致海洋生物死亡;更會加快食物腐壞速度,消耗更多能源冷藏食物;天氣炎熱,也讓人情緒燥動,犯罪率跟著增加。因此,抑制全球氣溫升高,已經與你我息息相關,唯有透過「共知」達成「共識」,透過「共行」才能讓地球降溫。
大林慈院林名男副院長。
國立中央大學李河清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李河清教授長期關注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2007年起持續出席聯合國氣候變遷締約國會議(COP)。李教授指出,1997年各締約國簽署京都議定書,卻不是所有國家都參與,而是分為僅需減碳、不需減碳以及要減碳還要出錢以及支援減碳技術等三類國家。但抑制全球升溫是每個國家、每個人都要一起做的,因此,巴黎協議除要抑制全球升溫在2度C內,並達到減量與調適外,更強調全員參與,每個締約國須提出減碳的貢獻目標。李教授特別舉德國「分散式微型電廠」概念,政府協助各地區居民,依本身擁有資源選擇發電方式,建立地區電廠,提供居民使用,如節電而有剩餘電力,也可以賣回給政府,讓社區民眾從消費者角色,轉變為生產者,不僅可降低大型電廠為發電消耗的能源,也可讓社區民眾參與,為減碳盡一份心力。
◎醫療機構的減碳與環境友善
大林慈院林名男副院長以大林慈院為例,說明醫院不但是耗能最多的機構,也是使用很多自然物質的機構(如:乳膠手套等),使用的藥物與消毒氣體也可能危害環境。林名男副院長發表大林慈院《醫療機構的減碳足跡》,呼應 上人提倡的「清淨在源頭」概念,每個人都成為環境保護源頭,才能有效,也就是「共行」。
他說,慈濟醫療體系醫院不僅是HPH網絡會員,也是HWCH(Health Care Without Harm)會員。HWCH在GGHH(Global Green and Healthy Hospitals)的議題,提出了十大目標:LEADERSHIP、CHEMICALS、WASTE、ENERGY、WATER、TRANSPORTATION、FOOD、PHARMACEUTICALS、BUILDINGS與PURCHASING,希望會員朝此方向努力。慈濟醫療體系醫院在廢棄物、能源與食物等議題均有卓著成效。如,慈濟長期推動環保,垃圾減量、回收與再利用的成果已有目共覩。慈濟推廣素食也符合Plant-Base-Diet,大林慈院大愛農場就近提供食材,減少食物運送里程,間接降低能源耗用。
林名男副院長說明慈濟醫療體系醫院在綠色醫院所做的努力。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臺安醫院卓瑩祥副院長分享節能減碳經驗。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臺安醫院2015年獲得「國際低碳醫院團隊合作最佳案例獎」,臺安醫院卓瑩祥副院長分享醫院節能減碳經驗。卓瑩祥副院長說,安息日會就是希望人不要生病,因此一開始就推動戒菸,後續加入新起點(NEWSTART)生活計畫,推動健康促進,不僅成立運動中心還推動素食,就是要降低慢性疾病發生率。卓副院長說,素食有益健康也是低碳飲食,可以保護環境。他特別指出營養部門處理食物,以減少烹煮、不用精緻油為原則,不僅減少食材營養流失,減少烹調食物與精煉油品的使用,更能降低食品安全風險。還特別導入PAS2050驗證素食對環境的友善,臺安醫院也是全臺目前唯一通過認證的機構。
此外,臺安醫院因應發展階段也有不同時空環境興建的新舊建築,於是透過中央監控管理系統監控與調配能源的消耗與運用。原本新舊大樓均擁有獨立熱水系統各自運作相當耗能,經由同仁集思廣益,修改部份管路,串連兩棟大樓熱水系統,有效降低燃料使用。因為各項能源運用持續精進,通過了ISO50001能源管理系統認證。卓副院長表示,節能減碳絕不是工務或總務單位的工作,要有全院性組織架構,也一定要有院層級主管參與並支持,設立中央監控系統續蒐集數據瞭解成效,企劃管理部門更要協助資料統計分析與公告,才能達到最大效果。
◎醫療院所實務經驗交流
工研院綠能所陳范倫與陸忠憲兩位經理,分別就低碳醫院平臺與輔導臺中慈院與大林慈院建制節能系統分享經驗。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總務室陳明志專員則分享該院運用物聯網的節能減碳方案。在在說明節能減碳也可以透過物聯網達成!
國健署2010年舉辦「減碳救地球,醫界作先鋒」宣誓,128家醫院參與並提出減碳目標,預計2020年比2007年減少13%碳排放,工研院參與協助輔導醫院達成減碳目標,以建立能源基線概念、CO2濃度監測改善,及找出耗能因素校正,提升節能推動組織層級,建立制度流程,透過教育訓練、全員參與,來達成目標。
臺中慈濟醫院與大林慈濟醫院採用工研院輔導方案,建制iBEAMS能源管理系統並裝設數位電錶,建立用電基線,科學化分析各項數據,達成節能目標。陸經理表示,輔導大林慈院與臺中慈院過程發現,還沒有引進系統之前,都是用人工抄寫、分析、評估各項數據,兩院在節能方面已經做得相當好,引進系統的原因是「好還要再更好!」讓他印象深刻。基線用電量比較是透過科學數據分析與校正的結果,較能客觀呈現用電的實際狀況,因此,系統建制完成開始分析後發現,過去傳統用電量比較顯示不出節能部份,使用基線用電量比較,就顯現工務同仁節能上的努力,終於有科學化數據做見證。
工研院陳范倫經理與陸忠憲經理分享臺中與大林慈院iBEAMS節能系統。
工研院陳范倫經理與陸忠憲經理分享臺中與大林慈院iBEAMS節能系統。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由領導階層支持,成立「能源管理委員會」,導入ISO50001能源管理系統,除定期巡檢、稽核各項能源消耗,還設置提案箱,讓同仁主動參與節能改善。陳專員表示,中國附醫是由多棟建築組合,能源監控與管理相當耗費人力。透過物聯網概念,透過WiFi裝置連結油、氣、水、電各項儀器設備到雲端平臺,取代人工抄表也透過數據分析,逐步調整或汰換效能不佳的設備,達到節能目標。陳專員說,現在每項改善計畫都可透過數據分析得知回收年限,讓領導階層確實掌握成本與效益,決定改善步驟,進而支持改善計畫持續進行。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總務室陳明志專員分享物聯網節能減碳方案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總務室陳明志專員分享物聯網節能減碳方案
除靜態課程,主辦單位也安排與會人員實地參觀臺中慈院各項綠色節能設施,包括冷氣儲冰系統、中水回收系統、廢棄物處理、回收與人工腎臟回收,臺中慈院工務室與總務室同仁不藏私地詳細介紹給與會來賓並回答問題。


◎用心準備感動人心
此次會議有將近一百四十位來自全臺各大醫院總務、工務、企劃、管理主管與經營高層參與。臺中慈院也動員總務室、工務室與社區健康中心同仁。社區健康中心陳慶元主任表示,社區健康中心全員出動承擔,包括事前準備規劃、聯繫,場地設置與協調,及活動當天在高鐵站與會場接待、引導,甚至在細節安排,也符合環境友善節能減碳的議題。像大會手冊改用電子檔案取代紙本,中場休息點心以水果取代糕餅點心,用重複使用的環保杯取代紙杯,交通接送則採共乘接駁等等。
耕莘醫院健康促進中心謝弘裕組長說,高鐵站一下車就看到工作人員拿引導牌引導搭乘接駁車,到臺中慈院,依然有人員舉牌協助到會場,用心讓他感動。臺南醫院新化分院總務室鄭馭升專員對廢水與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很有興趣,還與工務室余許富組長互留聯絡電話方便交流。臺南成大醫院工務室的郭上億,對雨水回收層鼓風機數量的改善印象深刻,他認為不僅對空間濕度與異味降低有幫助,也可以延長區域電器盤的使用壽命。
同時也是健康醫院學會理事的林名男副院長表示,未來學會將陸續舉辦各式研討會與活動,希望大家踴躍參與。
(文、圖/馬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