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山中醫巡迴醫療五年 慈濟志工一路陪伴
二○一八年一月十八日在近兩千公尺高的梨山賓館,再度舉行年度的溫馨歲末祝福。臺中慈院中醫部與社區志工配合梨山「巡迴醫療」,跟當地居民的年度團聚除了二○一四年因天候太差而停辦,已進行了四次。長期護持這項行動醫療的志工師兄姊一路相伴,梨山在地志工長期勤耕偏鄉宣導環保,多功能的司機菩薩、擅長克難烹製豐盛蔬食的香積師姊不辭遠途付出,讓冬日裡低溫微雨的梨山也溫暖了起來。
王人澍副院長(左)將 上人的福慧紅包送到梨山鄉親的手中。(曾秀英攝)
志工將心燈一一送到參與梨山上歲末祝福的民眾手上。(曾秀英攝)
二○一八年一月十八日日中醫部「巡迴醫療」團隊一行人再次登上海拔一千九百卅五公尺的梨山地區,雖間歇飄雨,但攝氏十四度還算舒適,彷彿是溫和地歡迎大家。距離二○一三年二月廿八日守護無中醫山區梨山居民健康的巡迴醫療團首發,迢迢路途也足足走了五年,扣除氣候或路況不佳,每隔兩周上山服務,到二○一八年一月底,完成一百九十診次、三千一百九十四人次服務,紀錄的里程碑標示著一分心意、一分持恆。隨團上山帶動歲末祝福的王人澍副院長、陳建仲主任看著窗外山色,眼底心頭湧動陣陣感恩,中醫醫護同仁外,最重要的就是全心護持的那群慈濟志工。
◎三顆種子 梨山上踏實做
還在職場的邱振波師兄因任務派駐梨山,與他夫唱婦隨的同修宋蕙芳師姊前後培訓成了慈濟人,加上住環山部落附近的林秀英師姊,三位師兄姊形成堅強鐵三角,明知起步難仍是步步踏實耕福田。他們落實環保愛地球,回收天天做,梨山居民看著看著也逐漸加入行列。遇到中醫巡迴醫療看診日,經營宅配站的林秀英師姊就暫停營業,與邱振波師兄夫妻分工,協助打掃看診場所、提供茶水點心,還要兼四處廣播放送看診訊息。
梨山三位慈濟種子,左起宋蕙芳、邱振波、林秀英。(曾秀英攝)
榮民伯伯接受巡迴醫療服務後,在志工攙扶下安心返家。(曾秀英攝)
陳建仲主任表示,中醫部「巡迴醫療」順利持續五年,得感恩梨山三顆慈濟種子護持有成。三個人從安排看診到食宿,許多環節都倚靠他們串連:接通網路線、借看診場地、蒸熱早餐數十個包子、打掃住宿場地,都是他們承擔。
付出過程充滿挑戰,宋蕙芳師姊就曾有驚心動魄的經驗。他表示,自己什麼都不怕,就怕老鼠!有次載回收,赫然發現紙箱裡有死老鼠,嚇一跳不說,居然還有活老鼠竄出來,非同小可的驚嚇,激出全身雞皮疙瘩!他邊掉淚邊想「為什麼跟師父那麼累?」宋師姊轉念也很快:師父是自己選的,擦擦眼淚,還是繼續做下去。堅定的心意當然也展現在護持中醫巡迴醫療的各方面。
◎始終如一 司機慈悲護初心
臺中到梨山,車行蜿蜒山路百餘公里,路況也顛簸坎坷,陪伴巡迴醫療的司機志工必須有專注的精神與充沛的體力。司機志工排班窗口顏重評師兄表示,通常一年行程表定案後會開放登記,以為耗費精神體力的工作,願意承擔的人不會太多,沒想到短短廿天就滿額,擠不進來的就要排隊等待。
顏重評表示,中醫部梨山行路途遙遠,必須確保安全,每趟都搭配雙駕駛輪流替換。他說,行車過程中最辛苦的是路況、天氣。曾遇過出發時天氣很好,回程竟大霧漫天,十幾公尺都看不見,得戰戰兢兢慢慢行駛。
他回憶,有次車子行經武嶺忽然熄火不動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整顆心懸著,還好休息過後又能發動。他笑笑說:「不然路程那麼遠,出問題也是求救無門。」其次,往返谷關路段得配合管制站通行時間,尤其雨季更得小心落石。
梨山行駕駛雙志工,左起林榮陸、顏重評師兄。(曾秀英攝)
等待通過谷關管制站空檔,師兄姊分秒不空過做環保。(曾秀英攝)
雖然辛苦,但顏重評師兄跟其他司機志工一樣仍一趟一趟跑。他說,梨山衛生所編制有限,居民一旦健康發生緊急狀況,開車到距離最短的東勢最快也要兩小時,一定要繼續做下去,而且還要把人文帶進梨山。起心動念的慈悲,讓中醫同仁都稱他們是「司機菩薩」。
◎巧手做羹湯 香積菩薩克難推廣素食
「巡迴醫療」次年,中醫部與陪伴志工規劃具備慈濟特色的吉祥月、歲末祝福活動。其中,在冬末春初的「歲末祝福」,讓梨山鄉親在海拔兩千公尺的冷寒高山祈福點燈,體會滿滿溫馨,還領到證嚴法師的福慧紅包,感受慈濟人長相陪伴的心意。
梨山歲末祝福都由東勢和氣區年年護持熱騰騰的美味蔬食,組長賴淑敏師姊表示,素食是最快、最直接救地球的方式;香積志工以豐盛蔬食結善緣,希望能推動環保,即使廚房狹窄、臨時在路邊埋鍋造飯,也歡喜承擔。
香積志工利用中醫團隊看診的時間打點晚餐。所謂的「廚房」連續兩年選在中華電信辦公室前不到四坪大的路邊,靠熱心的中華電信工作人員接通水線,師姊們手腳俐落的刷洗地面、大水桶、洗菜,就地將環保車後車斗化身料理工作區,還有附近居民主動幫忙「加菜」,送來最新鮮的自種蕃茄、娃娃菜,讓餐點更豐盛。
香積志工把梨山賓館路邊當克難廚房。(曾秀英攝)
歲末祝福隔日清晨,東勢香積志工趕早下山,左起:劉春桃、洪碧珠、張金鳳、賴淑敏。(曾秀英攝)
賴淑敏師姊說,儘管心疼香積志工路邊烹煮的辛苦,但團隊具備豐富外燴經驗,能在山下處理的所有食材都事先完成半成品,現場只要加熱、現炒,很快就能上菜。去年遇到「洗菜的手像放在冰水裡」的低溫,今年氣溫還好,只是臨時飄起雨來,大家也都趕緊架起大傘擋風遮雨。
梨山住民人口數不多,幾年下來,有好幾十人固定出席歲末祝福,也都學習到自備餐具參與。克難環境下飄出的佳餚香味,道道都飽含濃濃的愛,讓賴淑敏師姊看見在梨山努力生根的意義。
除了香積志工,賴淑敏特別感恩柯國壽師兄多年連人帶車護持。他說,柯師兄雖歸屬大甲和氣區,自九二一地震結緣,對東勢惜情重義,只要有需要,總是義不容辭支援。尤其柯師兄國際賑災與推動環保經驗豐富,對扎根梨山更是一大助力。此行從谷關到梨山路途中,經過管制站前等待通關,柯師兄分秒不空過特地下車撿拾路邊垃圾,時時刻刻實踐 上人的期許。
香積志工克服困難,善用場地與工具。(曾秀英攝)
豐盛的蔬食是推廣素食最佳的宣導。(曾秀英攝)
◎守護健康 梨山居民愛的照顧網
歲末祝福前的餐會享用蔬食時,與會鄉親聆聽優美二胡伴奏。隨後進行衛教跟著中醫師林志雄學習八段錦。和平區代表會副主席羅進玉與代表林永富感謝慈濟重視梨山醫療,讓弱勢落後的偏鄉地區得到力量與祝福、獲得照顧與疼惜。
羅進玉副主席呼籲鄉親,共同回應 上人最注重的環境保護。他說,梨山位於大臺中水源地,慈濟這麼照顧鄉親,能回報的有限,居民幫忙照顧這片大自然,就能讓世世代代子孫在這裡快樂生活。聆聽完 上人開示,王人澍副院長代表 上人致贈福慧紅包,期待以大愛鋪路,共同為臺灣祈福。
前鄉民代表劉三福與太太林春玉以前並沒有中醫治療經驗,劉三福幾年前曾中風,他說,聽人說針灸很好,於是接受中醫診療,現在幾乎沒有後遺症。夫妻倆如今是巡迴醫療的忠實病人,也把握每次看診的機會。
祖籍北京、浙江、湖南等因戰亂從大陸來臺的榮民伯伯,多數已年過九旬,兒孫幾乎都在山下工作,巡迴醫療方便他們就醫,總是十分期待看診日到來。這天,獨居的馬伯伯拿完藥,興味十足的看著人文志工寫春聯,並在眾人鼓勵下揮毫福祿夀喜四字,得到許多讚美,大家的簇擁下,他的雙眼散發著光芒,打算回家繼續寫書法。
馬伯伯(右)在眾人肯定、圍繞下,以毛筆寫就福祿夀喜四個大字。(曾秀英攝)
參與歲末祝福的民眾,跟著中醫師練習八段錦。(曾秀英攝)
中醫梨山巡診,透過醫師與慈濟社區志工攜手,建構愛的照顧網,守護高山居民的身與心。(文/謝明錦、曾秀英;圖/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