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志業人才培育課程 勇於作夢前進超動能
「醫療志業人才培育課程」這次由臺中慈院主辦,六月二、三日兩天活動,除邀請醫界重量級大老分享經驗,並特別規劃參觀臺中國家歌劇院、電影欣賞,同時前往後山園區了解建院艱辛困難,希望來自各院年輕的中堅菁英體會課程中的「溫度」之餘,也進一步化為未來前進的動力。
人才培育課程由醫療法人醫務管理室統籌,期待醫療志業能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並達到醫療志業暨各院能永續經營發展目的,透過積極培育幹部人才承擔使命、薪火相傳。
醫療志業六院一家,來自花蓮、大林、臺北、臺中與關山、玉里等六家慈院的醫護同仁,共廿五位學員齊聚一堂。臺中慈院這次將上課地點搬到位於潭子--足以媲美五星級飯店環境的工廠,裡面有合適的空間供探討上課,也有欣賞電影互動的場地,讓走出醫院的同仁看看劉興榮師兄一手創建的吉輔企業有限公司,走出新藍海的成功範例。
劉興榮師兄(左)親自導覽。(曾秀英攝)
簡院長致贈結緣品,感恩劉興榮師兄(左)。(曾秀英攝)
劉師兄不只大方出借場地,結緣豐富晚餐,甚至全家出動,整個周六一路陪伴到當天活動結束,人文志工則提供場地布置與水果、點心、飲品,保證學員們身心持續感受幸福。在在讓幕後籌辦執行的企劃室、總務室等單位同仁「足感心」。
一天半的行程十分緊湊卻也讓學員充滿期待,簡院長說,慈濟就是有家的感覺,互動融合很重要,希望用心安排、內涵深刻的活動課程,能學到不一樣的東西,沈澱為醫院的動能。
人文志工以鮮花藝品發揮畫龍點睛效果。(曾秀英攝)
人文志工貼心提供各式點心水果。(黃培芳攝)
首日課程由張文成副執行長講「醫院的內控制度與風險管理」打頭陣,他強調,內控目的在於確保所有員工遵守與履行價值觀,避免發生道德風險損及機構聲譽,勇敢就能改變。
台南市安南醫院院長林瑞模應臺大醫學院同班同學簡守信院長邀請,分享「如何由困境中開創新局」。林院長以人力資源管理的豐富經驗,成功翻轉成大斗六分院、台南市安南醫院,究竟是怎麼做到的?相當令人好奇。他表示,運用在成大斗六分院的思想模式--「迅速改變是唯一的路」,台南市安南醫院則是利用「在地化」。他以「跳出框框」、「把所有的意見都當成主管級的意見」、「創造集體認同」、「不能第一時間把問題丟給屬下」等策略因應,突破一個接一個的困境,他堅信「沒有永遠的競爭力,鍛鍊恢復力更重要」。過關斬將的過程舉重若輕,來自多年的功力,也贏得所有學員肯定佩服的掌聲。
張文成副執行長講「醫院的內控制度與風險管理」打頭陣。(曾秀英攝)
台南市安南醫院院長林瑞模分享「如何由困境中開創新局」。(曾秀英攝)
下午安排臺中國家歌劇院參訪,這是由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豊雄設計,號稱「全球最難蓋建築」,無樑柱的「曲牆」建築工法,全館沒有直的牆樑,都是像洞穴的曲面結構,建造過程備極艱辛,不少臺中慈院的同仁去過多次,卻是第一次聽導覽,對建築的感受更為深刻。
簡院長說,歌劇院傳遞出建築師本身建築的靈魂,在高難度下仍能落實完成,醫療也有醫魂,要讓病人實際上可以感受得到,如同建築一樣的無聲說法,這也是可以學習的地方。有很多跨領域的學習,都可以當我們的典範,千萬不要故步自封。
臺中國家歌劇院跨領域的學習,也可以是醫療典範。(李鈺婷攝)
臺中國家歌劇院跨領域的學習,也可以是醫療典範。(李鈺婷攝)
晚上電影欣賞「最黑暗的時刻」內容講述二次世界大戰納粹戰火襲捲歐洲,英國首相邱吉爾面對驚慌失措的全國國民與抱持懷疑態度的君王,還有陷自己於不義的政黨同僚,如何挺住最黑暗的時刻,最後達成團結國家目標。簡院長延伸電影故事,鼓勵同仁走出去找到答案,不要整天只在自己習慣的空間,走出去看這個世界是怎麼樣?環境怎樣?病人與家屬又是怎樣?才能想得透澈。
簡院長藉電影故事鼓勵同仁走出去找到答案。(曾秀英攝)
簡院長藉電影故事鼓勵同仁走出去找到答案。(曾秀英攝)
周日的清晨,課程安排學員們跟林俊龍執行長到後山區健行,簡院長親自導覽沿路介紹果樹植物與田野風光,並說明臺中慈院原本打算建院的地點,因地震延宕而遇到的經營困難等等,一行人走過彎彎小路,看見荔枝樹上累累果實,還沒有完全熟,卻已經讓人忍不住垂涎欲滴,簡院長立刻相約後續在荔枝樹下談醫療的未來。眾人則在微風吹拂過的園區,享受戶外美味早餐,接著前往上課地點繼續精彩的內容。
後山的荔枝樹結實累累,吸引學員嚐鮮。(黃培芳攝)
人才培育營學員與林俊龍執行長(中)在後山合影留念。(曾秀英攝)
簡守信院長以「Marvel vs. DC」(指美國最強的兩大漫畫出版社)為題,從華納與迪士尼兩家公司的漫畫英雄人物特色談起,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他談慈濟醫療志業對人才的尊重,期勉主管以包容的思維讓同仁展現獨特的芬芳,他也感恩執行長力行實踐這份包容,讓大家有典範可以學習。希望參與課程的主管把每位同仁當做可以綻放的種子,種出春天,走出跟其它醫院不一樣的特色。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董事長林啟禎講題是「醫病溝通的經驗分享」,他說,「有心最重要」。因為醫師好不好?病人最知道。傾聽不是只是聽,而是要閱讀人心,醫病溝通解釋技巧很重要,醫師說的話要讓病人聽得懂,要理解病人為什麼不吃藥,當醫師判斷病人病情複雜就適合採取醫病共享決策,做好良好的溝通,若中間發生問題,就要盡快關懷病人,而非事後才關懷。
簡院長期許參與主管走出醫院不一樣的特色。(曾秀英攝)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董事長林啟禎談「醫病溝通的經驗分享」。(曾秀英攝)
大林慈院楊昌蓁主任在課程學習,心得滿病。(曾秀英攝)
林俊龍執行長希望中堅份子不要當井底之蛙。(曾秀英攝)
學員分享時間,大林慈院楊昌蓁主任說,剛開始當上主任,一度不知道往那個方向,聽完林瑞模院長的分享後,突然發現那些都不算什麼。簡院長表示,「唯一會被困住的是自己,一定能迎面而解。」臺北慈院護理部滕安娜督導則表示,這次課程很棒,兼具智慧與心靈、藝術人文的收穫。
林俊龍執行長最後總結,這樣的培育課程著重在人文與管理面,希望中堅份子不要當井底之蛙,只看見一片天。他說,醫療只是一個過程,人文面更重要。醫師要在過程中不只看病,更要傳達關懷,才能看見病人展見出天下最美的笑容。(文/曾秀英;圖/李鈺婷、黃培芳、曾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