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幹細胞捐贈系列一》急診專師王文聰 配對兩次終成救人菩薩
「最後一劑G-CSF,準備就緒,下一站花蓮」
2016年4月12日,臺中慈濟醫院急診專科護理師王文聰,在打完最後一劑生長激素後,前往花蓮的火車上,在FB留下了他的心情。「聰哥,加油!」、「讚喔!Hero」、「文聰加油,以你為榮~」加油打氣的話語充滿了留言板,還有一堆好朋友按「讚」!
出發在即,王文聰在臉書上PO文,朋友紛紛留言加油打氣。
出發在即,王文聰在臉書上PO文,朋友紛紛留言加油打氣。
時光拉回2002年,就讀慈濟護理系二年級的王文聰,有一天與同學走在校園,遇到推廣骨捐驗血的攤位,他覺得幫助別人是好事,就和同學一起挽起袖子,抽了10 C.C.的血液建檔。這件事情就像風一樣飄過了十數年,沒有後續通知,王文聰也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2015年9月,王文聰突然接到一通電話,電話另一頭的人告訴他骨髓配對成功,問他願不願意捐贈?王文聰聽到電話後很興奮!覺得過了這麼多年還能接到配對通知,當年抽的血真的有建檔,真的能夠幫助到人!不過看著太太與孩子,他為人夫、為人父的責任感又突然湧現:「這個過程真的安全嗎?我的孩子還小,如果真的發生什麼事,我怎麼對得起我的家人?」
雖然王文聰學習的護理知識告訴他這個過程是安全的,但是身邊沒有人有這方面的經驗,沒有可以諮詢的對象,難免升起無名的擔心與害怕,不敢立刻同意。還好,在父母親與太太的支持下,王文聰同意捐出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幫助血癌病人。
就在準備好心情準備進行捐贈前的健康檢查等項目時,王文聰又接到了電話,說排序在他前面的捐者願意捐贈,所以就就不用捐了。雖然放下電話時感覺鬆了一口氣,但心頭卻又湧上了一股失落感
剛好這時,醫院舉辦減重班,王文聰報名參加也認真的減了10公斤,沒多久,他又接到了骨捐配對成功的電話,王文聰覺得很訝異,竟然在短短四個月又稍來配對成功通知,這讓他感覺因緣不可思議!建檔後等了十三年,卻連續兩次配對成功,第一次因緣不具足,這一次定要把握。
有了上一次的經驗,這一次,他毫不猶豫的回覆「我願意」,也立刻進行了健康檢查以及生長激素施打的一連串準備工作。「我覺得這次我剛好減了十公斤,覺得身體更健康了,這次通知來得正是時候。」
王文聰接受最後一劑生長激素注射。(王文聰提供)
王文聰在骨捐關懷小組師兄陪伴下,準備前往花蓮。(王文聰提供)
這段準備期間,因為施打生長激素的關係,白血球也同步增加到了60000個,讓他整個人感覺身體疼痛以及腹瀉等不舒服症狀,不過一想到那位等待希望的陌生人,能因為他的造血幹細胞重生,不舒服的感覺咬牙撐一下也就過去了,盡力把握這次助人的好因緣。
捐髓當天除了潭子區骨髓關懷志工陳連發與朱良雄師兄陪同王文聰前往花蓮捐髓之外,王文聰的父親王衍基師兄,以及清水區的黃玉束師姊也一起到花蓮陪伴。以前在花蓮慈院工作的伙伴聞訊也來看他,護理部章淑娟主任以及多位主管也來看他,為他加油打氣,讓他覺得很溫馨。
王文聰父親王衍基師兄(右二)以及潭子區骨髓關懷志工朱良雄(右三)與陳連發師兄(右四),以及清水區黃玉束師姊一起至花蓮陪伴。(王文聰提供)
師兄姊陪同捐髓者與德慈師父在精舍前合影。(王文聰提供)
雖然捐贈造血幹細胞已經兩年多,這期間最讓他感動的是骨髓幹細胞中心與慈濟師兄姊的關懷。原本以為幹細胞捐完就沒事了,身體也沒什麼狀況,但是骨捐中心與師兄姊仍會不時來詢問身體狀況,每年定期健康檢查。為了不讓捐者的身體受到一點點影響,王文聰說,他們真的是很用心。
因為走過這一趟捐贈造血幹細胞的過程,體會過抉擇捐與不捐高低起伏的心情,以及施打生長激素過後身體不舒服的症狀,身為專科護理師的他,更能體會病人與捐者的心情。剛剛回到工作崗位時,在急診就碰到一位捐者,因為擔心施打身長激素產生不舒服症狀的捐髓者,他立馬跳出來和他說「我剛剛捐完回來,我很清楚你的狀況」,馬上描述出捐者目前身體不舒服的狀況,讓這位捐者點頭如搗蒜,疑慮瞬間消失,讓王文聰覺得很有成就感。
如果有一天能夠見到這位捐髓者,王文聰最想問的一句話是:「你好嗎?」雖然是具簡單的問候,卻代表了許多含意。他想知道他接受了他的造血幹細胞之後,疾病是否痊癒?身體痊癒之後,有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有沒有利用這個身體去做利益眾生的好事?因為王文聰最在乎的是對方有沒有好好利用他捐出去的「子子孫孫」,畢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但是他在父母的支持下,捐出了自己身上重要的東西,也希望對方能夠好好珍惜。(文/馬順德;圖/王文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