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院「補冬」 家之味
晝短夜長時間轉移,「立冬」節氣報到,臺中慈院廚房區一早就溢出香濃補湯味。慈院同仁無論離鄉而來,還是在地打拼,已經熟悉並懷念素補湯的味道,這是「家」的味道。
十一月八日「立冬」,傳統習俗意味時序正式進入冬天,先民的農耕社會都要為身體儲備能量,有了「補冬」傳統。儘管全球氣侯異常,尤其中南部仍未覺冬意,但臺中慈院院長簡守信仍基於勸素與愛護同仁如家眷,請志工準備健康素補湯。常駐志工郭翠花笑說:「補冬,補嘴洞(閩南語)」意味著立冬這天就是要來點食補,暖暖胃更要溫暖大家的心。
「補湯」食材都來自蔬菜的天然原味,曾任多家大飯店主廚的趙國清師兄,應邀掌杓,茹素多年的他對烹調素食有豐富實戰經驗,為提供七、八百人要吃的素補湯加麵線,師兄香積團隊一早六點多就開始準備。食材算算數十種:玉米、高麗菜、牛蒡、蘿蔔、香菇、杏飽菇、菱角、素丸、栗子、蓮子等,有的先放入大鍋熬煮數小時取其甘味;有的事先川燙後泡水以免乾燥;有的要在適當時機下鍋增加色香味。
趙國清師兄說:素食也可以吃得美味又健康,他想讓更多人愛上素食,所以用心鑽研,希望更多人加入吃素行列。精心調配的湯頭不需添加太多人工調味料就有自然的甘甜,簡單的「當歸」與「紅棗」兩味中藥材提味,就足以讓人垂涎欲滴。郭翠花師姊說,「當歸有活絡血路的功能,就像是慈濟人要活絡於人群,搭配紅棗促進血液循環,讓善種子持續循環」。
中午十一點不到,志工廚房區排出長長人龍,各單位的同仁推車放置大鍋、小鍋,臉上盡是笑容,看著志工師兄姊忙進忙出幫大家裝熱騰騰的素湯,來自南部老字號日曬麵線煮好起鍋,立即冰鎮保有麵線Q彈,師姊忙著用筷子捲成一碗份量方便夾取,淋上豐富配料的熱騰騰補湯,視覺、味覺、嗅覺都是享受。
簡院長與醫護主管們稍後穿上廚房專用的頭巾與圍裙,為醫療志工與同仁一一盛上滿滿素補湯。簡院長說,立冬這天不冷,提醒大家多推廣素食,為自己個人的健康著想,也用吃素來為地球健康盡心力。
臺中慈濟醫院「立冬」不只是月曆的節氣,更延續祖先傳承「家」的精神,所有同仁、志工甚至病人,都當家人照顧,藉節氣,醫院用心提供「家之味」,這是慈院獨有的幸福味。(文/江柏緯、曾秀英;圖/江柏緯、曾秀英,代謝及減重中心、護理之家提供)